印度作为糖出口大国,有着丰富的糖类储备。而中国有着大量的糖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曾主动和中国签订白糖贸易协议,要向中国出口200万吨。
只是没有想到,在交付的时候却出现意外,印度只向中国交付了20万吨。
这样的失信行为,破坏两国之间的信任,原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印度在出现滞销之后,还想继续卖给中国,最后结果如何呢?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白糖贸易合作原本被市场寄予厚望。
早在2018年前后,印度因其原糖产量激增,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糖国,而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之一,两者之间的供需关系看似完美契合。
据报道,印度商务部当时曾信心满满地宣布,计划自2019年起向中国出口200万吨原糖。更有消息称,印度糖商已经与中方企业签订了首批5万吨的供货协议。
一切迹象表明,一场大规模、长期的白糖合作即将拉开帷幕。
现实往往比计划更具戏剧性。到了实际交付阶段,印方给出的白糖总量却大幅缩水,原本约定的200万吨,最终仅交付了20万吨,履约率仅十分之一。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打乱了中方的采购节奏,也对国内白糖加工企业和下游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之所以突然削减供应,是因为他们试图将白糖转而销往美国,以期获取更优厚的报价。结果,美国并未接盘,这批白糖最终滞留在了印度的仓库中。
事实上,国际贸易中临时变卦并非孤例,但如此大幅度的削减实属罕见。印度的做法无疑损害了其作为贸易伙伴的可信度,也让中方企业对未来的合作多了一分谨慎。
其实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在贸易合作中中途变卦。那么,除了白糖,印度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中又有哪些类似表现?
早在2017年,印度在高铁建设项目中就上演过类似戏码。当时,印度计划建设其国内首条高速铁路,需采购四万个高铁车轮。
经过多轮竞标,中方企业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成功中标,双方签署价值70亿元人民币的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印度就单方面撕毁合约,转而与乌克兰合作,理由仅仅是对方报价稍低。
这一决定不仅让中方已投入的生产资源打了水漂,更讽刺的是,印度新购的列车运行不久就发生了事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
印度在这种决策中现出的短视和善变,也让更多跨国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与其合作的风险。近年来,印度一直试图吸引外资以推动经济增长,政府不断推出新的外资政策和激励措施。
但表面开放的同时,印度却未能建立起稳定、可预期的监管环境。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如谷歌、三星、小米等,都曾在印度遭遇巨额罚款或税务追缴,被外界调侃为外资坟场。
2025年8月,印度净外国直接投资更是暴跌至3500万美元,同比下跌98%,几乎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市场信心的缺失,更是制度层面的深层次问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凭借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较高的经济自由度,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越南2024年吸引外商投资总额达382.3亿美元,印尼则达到553亿美元。这些国家并不一定拥有比印度更大的市场,但却在制度可信度和契约执行方面赢得了更多信任。
可以看出,印度的诚信危机并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次交易,而是蔓延至其整体的商业环境和国家形象中。
那么,作为贸易伙伴的中国,在面对这类情况时该如何应对?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战略物资供应?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消费国,也是最大的进口国。近年来,国内食糖年消费量已突破1500万吨,而自产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
据统计,2024年食糖对外依存度已达到28.1%,若将糖浆、预混粉等蔗糖计算在内,则实际依存度高达39.2%。
作为一个将白糖视为与粮食、棉花、油料同等重要的战略物资的国家,这样高的对外依赖度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早在1960年代,中国就已将白糖列入战备物资清单,2020年后更是明确了70%食糖自给率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持续优化进口来源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大力推动国内甘蔗和甜菜种植业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白糖生产中,蔗糖占88%,甜菜糖占12%。甘蔗主产区广西和云南多处于丘陵地带,机械化收割难度大、人力成本高,导致吨糖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也是我国食糖自给路上的一大挑战。
为破解困境,农业科技部门和种植企业正在积极尝试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研发和种植模式创新。甜菜产业的价值重新被发掘。
与甘蔗相比,甜菜更适合在我国北方盐碱地种植,且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单产和效益潜力巨大。不少专家建议,应恢复甘蔗与甜菜的均衡发展,就像上世纪80年代之前那样。
当时甜菜糖占比可达40%。通过作物品类的互补和产区的科学布局,中国有望逐步降低对进口糖的依赖。除此之外,中国还在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尽管印度曾是中国重要的白糖供应选项,但如今中方更加重视与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这些国家不仅产量稳定,贸易信誉也相对较高。
国际贸易从来都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建立在互信、互利、履约基础之上的长期合作。印度在白糖、高铁车轮等合作中表现出的反复行为,虽给中方企业带来困扰,但也再次提醒我们,自身强大多面发展才是正道。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秉承契约精神,致力于打造稳定、可信的国际合作环境。信任也是合作的基石,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中,没有一个国家能仅靠单边行动或短期利益最大化而长期立足。诚信与合作,仍然是这个时代最可靠的关键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