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幺7八-幺贰贰玖-0贰玖3
帕金森病,典型的就是弦劲脉。
要是时间长了,脉会发细一些,就成了细弦脉。
脉细,是精血不足了,脉弦劲,就是筋脉拘急了。肝血不足了,脉象也会细弦。正常来讲,应该是这样。
二三十年前,帕金森病的患者,症状都是非常典型的。那时候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药,所以,疾病该怎么发展,就是怎么发展,不会跑偏。
现在不成了,很多患者都有了变证。
所以,我们老说啊,现在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很多症状其实就是被制造出来的,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些。
只要你看过内经,看过金匮,就能明白。
正文:
弦劲脉是个什么概念?
弦脉,是肝脉。劲,是有力。合起来,就是“弦而有力”,这说明什么?
说明肝气太过,筋脉绷得太紧。
就像琴弦,你把它调得太紧,手一碰就嗡嗡响。筋脉也是这样,绷得太紧,就会颤动。
所以你看,摸到弦劲脉的,基本上一个月内就会出现手指震颤。先是偶尔抖一下,慢慢地变成搓丸样动作。
为什么是一个月?
因为肝主筋,筋脉的病变有个过程。
从肝气郁结到筋脉失养,从筋脉失养到震颤发作,这个过程,快则半月,慢则一月。
现在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多少都是脉象滑数有力的?
脉象滑数,是痰热内盛之证啊。
以前老是想不明白,帕金森病患者,按理说是个虚证,是精血不足了,他怎么就脉象滑数了?怎么就整出这么多痰热出来了?
后来明白了,就是用的那些个药啊,太克制了。把震颤给压制住了。震颤本来是要发出来的,现在被压制了,只能往里走。结果就是痰热内生。为什么会流口水?就是因为这个。痰热上扰,但是脾还是虚的,脾虚不能摄涎,涎液就流出来了。
这个时候,厥阴经反而会风动,厥阴风动,风痰就会入络,结果呢?
结果就是风痰阻络,就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为什么有那么多帕金森病患者,一开始只是手抖,吃了一段时间药,反倒出现了异动症?为什么?
他们说,因为药物副作用。
这就离谱。
眼看已经成了异动症,没辙,只能再调整剂量。
调整剂量是个啥?还是控制症状。
还是去控制,这是西药最擅长的。西药很擅长把症状控制在一个表面的稳定上,用压制生命的灵动为代价,取得暂时的安静。
这是按葫芦起瓢,顾头不顾腚。
弦劲脉,还有个特点,就是关脉特别明显。
关脉候中焦,中焦是脾胃。关脉弦劲,说明肝木克土太过。肝克脾,脾不升清,所以便秘。肝犯胃,胃不降浊,所以嗳气。
所以你看,帕金森病人,十个有九个便秘。这不是偶然的。
弦劲脉的形成,有个过程。
一开始,是弦脉。弦而不劲,这时候只是肝气郁结,还没伤到筋。
慢慢地,弦而带劲。这时候肝气开始化火,火灼筋脉,筋开始紧了。
再往后,弦劲而细。这时候火灼伤阴,精血亏虚,筋失濡养了。
最后,弦劲细数。这时候阴虚火旺,虚风内动,震颤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但是有个节点,就是弦劲脉出现的时候。这是个分水岭。
弦劲脉一出现,说明病机已经从气分入血分,从功能性问题变成器质性问题。
这时候再不调理,一个月内必发震颤。
怎么调理?
不是平肝息风,是疏肝柔筋。
平肝息风,是压制。压制的结果,就是风更甚。
疏肝柔筋,是疏通。疏通的结果,就是风自平。
用什么方?
逍遥散加味。
为什么用逍遥散?
因为逍遥散疏肝不伤阴,养血不滋腻。
柴胡、薄荷疏肝,当归、白芍养血,白术、茯苓健脾,甘草调和。
再加钩藤平肝,天麻息风,木瓜舒筋,伸筋草活络。
这样,肝气疏了,筋脉柔了,弦劲脉就缓和了。
弦劲脉缓和了,震颤就不会发作。
但是,现在很多医生,看到弦劲脉,就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是泻肝火的,不是疏肝气的。肝火可以泻,肝气不能泻。肝气一泻,筋脉更虚,震颤更重。
还有的医生,看到弦劲脉,就用镇肝息风汤。
镇肝息风汤是镇肝阳的,不是柔肝筋的。肝阳可以镇,肝筋不能镇。肝筋一镇,更加僵硬,动作更慢。
帕金森病,难治的时候,就是在筋脉拘急和精血亏虚并见的时候。
这时候,柔筋碍于养血,养血不利于柔筋。所以,棘手的就在这个阶段,需要用柔筋不伤血,养血不滞筋的药物。
所以,羌活、独活,都得去掉。
羌活独活是祛风的,祛风会伤血。这时候不能用祛风药,要用养血祛风的药。鸡血藤、当归藤就是养血祛风的。这样,药性反而能平稳发挥。如果用峻猛之药,会伤血耗阴造成肝血不足,反而筋脉失养,难以柔筋成功。很多大夫就错在这里,就是没把药性弄明白。
帕金森病患者,要么睡眠很浅,要么做梦乱动。不是见到睡不好就是安神药。肝血不足,魂不归肝,也会导致睡眠障碍。
什么叫辨证?这个就叫辨证。
最后:
弦劲脉,是个警报。看到弦劲脉,就要知道,震颤快来了。不是等震颤出来再治,是在震颤出来前就治。
治未病,不治已病。这是上工。等病出来再治,那是下工。
现在有多少医生,能从脉象看出病要来了?有多少医生,能在病发作前就把它截断?
太少了。
都是等病出来了,症状明显了,再去治。这时候治,已经晚了半步。晚半步,就要多花十倍的功夫。
所以说,看到脉象弦劲,当心了!不出一个月,就是颤症。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经验之谈。
摸过上千个帕金森病人的脉,这个规律,屡试不爽。
弦劲脉,就是震颤的前奏。
听懂了这个前奏,就能防患于未然;听不懂,就只能亡羊补牢。
中医不是治病,是治“将病”。
将病未病之时治之,事半功倍;已病成病之后治之,事倍功半。
这就是差距。
本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