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15年中国生育政策迎来了重大调整,中央政府决意结束长达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开放二孩。这份顺应国情民意的政策大礼在当时引起了剧烈轰动,政府期盼它能解决国家劳动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弊病、老龄化持续加深。各路专家也纷纷提前恭贺,声称只要政策宽松了,新生儿数量必将迎来喷涌式激增。
其中,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算了这样一笔账:2016年政策落地后,第二年全国出生人口即将达到4995万,短短四年间或有望突破1.6亿。这套说辞在当时得到了广泛认可,专家媒体一致认为属于中国人口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
但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看到全面二胎的政策并未激发中国人的生育潜能,国家生育水平更是陷入了七连降的困境之中。国人不敢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生育率的下降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胎政策失败了吗?
国家成立初期,政府将人口增长视作繁荣昌盛的象征。七十年代前,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平均高达5.8。到了1970年,全国总人口数量已超出8亿,且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计划生育。
![]()
改革开放后,国家及时意识到社会资源和发展之间存在的压力矛盾,于是提出放缓人口增长速度,遵循少生优生原则。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人口增速,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中国出生人口从2000年的1771万暴跌至2010年的1588万。
2013年国家又察觉到人口增速下跌可能引发的问题,于是计划启动二胎政策,为日后放开生育铺路。2015年底,二胎政策正式落地,国内完全家庭欢呼雀跃,期待着添丁进口的幸福时光。
![]()
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通过对第六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得出至少有9101万夫妇是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且多数是城镇家庭。预计在二胎放开第一年,国家将迎来3540万新生儿,第二年数量为4000多万,总和生育率应该在4~5之间。翟振武坚称,二胎政策能持续优化中国人口结构,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
![]()
经过卫计委测算,二胎政策启动的九个月内,国家收到申报数量一度超过上百万,出生人口大幅跳跃必将成为事实。这些主流观点在当时赢得了广泛认可,经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2016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
不可否认,2016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全国出生人口的确从去年的1655万上涨到了1786万,其中二胎份额占到了45%。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也高于十二五时期的平均水平。正当人们以为人口趋势会就此欣欣向荣连创新高时,2018年1523万的出生数据就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
2019年的1465万、2020年的1202万,中国新生儿数量就此一路下跌,一直到2024年才出现52万的微增长。但这一年,中国全年死亡人数1093万,出生人数954万,净人口还是减少139万。
过去七年的数据,不仅与翟振武所预测的相去甚远,甚至还未达到国家卫健委的预期。中国人的总和生育率也掉到了1.0左右,远不及联合国所制定2.1的及格线水平。对此经济学家马光远评价道:中国主流人口学家在中国人的人口问题上,预测从来就没有对过!
![]()
出问题了就要反思,为何二胎政策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呢?中国人不愿生的根源又在哪里?
2024年政府对150个监测县、1500个社区、30000人进行了抽取调查,目的就是弄明白影响群众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最终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养育成本高、经济负担重就是导致群众生育意愿下降的主因。
![]()
这与此前国家多次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有所契合,2017年原卫计委对育龄妇女进行了询查,结果显示77.4%的育龄妇女因为经济负担重不愿生育;45.6%因为年龄大不想生育;33.2%因为没人带不能生育。
2022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指出在全国两会召开前戏,中青社通过调查投票得知,超过81%的青年认定经济压力是妨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
北京拼搏八年的吴女士,一家六口挤在60多平米的出租屋内。在父母催促下,2021年吴女士生下二胎,并休完产假后便匆匆上班。每天中午上班结束后要回家喂奶,未等午休就要急忙赶回公司,打开支付宝就是尿不湿、身体乳等宝宝账单,与丈夫两个人的工资加上老人退休金,才勉强满足家庭每月开销。
![]()
也就是说,吴女士基本没有做全职妈妈的机会。而根据前程无忧数据统计,职场妈妈的收入现已成为家庭开销的重要来源,接近一半的职场母亲收入要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北上广深的多台家庭,每个生活账本都是无比沉重的。
除了家庭本身生活条件外,生育率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都是发达国家,高于的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工业化城市化的水平,都会影响生育率的指标。对此联合国总结的较为精辟—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
激励策略
在中国出生人口连续下降多年后,目前我国出生人口占比全球仅不到7%,老年群体的比例却高达25%。少子化还会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社会程度,导致养老成本与税收双双攀升,职工群体的税负愈加沉重。未来二十年内,中国会成为全球养老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和财政都将受累。
![]()
按照最新的生育率计算,出生人口每30年时间就会减少一半,各行各业也将深受冲击。第一个是婴幼儿行业,其次是教育服装行业,再后是电子消费与娱乐旅游行业,最后就是医疗殡葬等等。行业萎缩会导致投资低迷,国内的资金和富翁们必将加速外移,这些影响往往在十多年后才会逐渐显现。
人口衰减下,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将难以维持。我们引以为傲的航天高铁、北斗等工程,都需要庞大技术人才和市场规模来支撑。如果无法逆转人口增速颓势,中国的国防建设、国际影响力都会迅速下降,届时我们将面临来自美西方和周边美盟友的地缘政治挑战。
![]()
美国政治学家埃伯斯塔特评价道:东亚国家的发展将受限于人口锐减,而难以实现长远经济增长。随着中国能力和雄心的差距不断拉大,他们所期待的亚洲世纪将永远不会到来。
国家显然是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于是2021年,我们全面放开三胎政策。今年更是首次实施了全民性婴幼儿补贴,每人每年能领取到3600元的补贴金,真正做到了“直接发钱”。
![]()
并且财政部表态,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实施不同育儿补贴制度,与国家相关政策做好衔接。也就是说,在个别发达地区,可领取的育儿补贴资金还会更高。
未来在中央联合地方部门的协同作用下,全国将构建起立体多层次的育儿补贴格局,相信也将激发国人生育的真正潜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