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缘教育:通透感-不止于鲜艳,藏在色彩里的和谐之美
提起 “通透感”,很多人会下意识将其与高鲜艳度的色彩挂钩,认为越鲜亮的颜色越有通透感。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春日清晨带着露珠的新叶,颜色并非浓烈夺目,却能让人感受到沁人心脾的通透;古画里淡雅的青绿色调,没有刺眼的饱和度,却依旧能传递出清澈雅致的意境。这便说明,通透感的本质,从来不是鲜艳度的简单叠加,而是藏在色彩的纯净度、明度与色彩关系的和谐度里。
色彩的纯净度,是通透感的基础。就像一杯澄澈的泉水,没有杂质的干扰,才能让人一眼望到底;纯净的色彩剔除了多余的灰调与杂色,保留了最本真的色彩特质,自然能带来清爽的视觉感受。比如冬日的白雪,纯白中没有一丝杂色,阳光洒在上面时,既不会像高饱和的白色那样刺眼,又能折射出干净的光泽,这份纯净,正是通透感的来源。
而明度的恰当把控,则让通透感有了层次。明度并非越高越好,过低的明度会让色彩显得沉闷压抑,过高的明度又容易失去色彩本身的质感。就像清晨的天空,从鱼肚白到淡蓝色的渐变,明度缓缓提升,既不会让人觉得厚重,又能展现出天空的辽阔与清澈;傍晚的云朵,被夕阳染成浅橘色,适中的明度让云朵仿佛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通透中又带着温暖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色彩之间关系的和谐度,这是通透感的灵魂。当多种色彩搭配时,若色彩之间相互冲突、杂乱无章,即便单种色彩再纯净、明度再合适,整体也会显得浑浊。就像江南的水墨画,墨色与淡彩相互映衬,深色不压抑、浅色不飘虚,色彩之间既有区分又有呼应,营造出 “空山新雨后” 般的通透意境;家居装修中,浅灰色的墙面搭配米白色的家具,再点缀几抹低饱和的绿植色,色彩彼此包容,通透感便自然弥漫开来。
通透感不是色彩的 “张扬”,而是一种 “恰到好处”—— 是纯净底色上的清爽,是明度层次里的柔和,更是色彩和谐中的舒适。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等着我们抛开对 “鲜艳” 的执念,去感受这份藏在色彩里的通透之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