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黄先生去年11月16日他在航班管家花3129元买了张北京飞厦门的机票,航班是11月28日的。
后来刷短视频刷到有人说机票差价大,他用航旅纵横一查——同款机票含税才570元。足足差了2559元,快赶上小半个月工资了。
他找平台投诉,12月5日收到了2559元差价退款。但之前平台说"接受的话能再退3129元",这笔钱至今没到账。
直到今年8月25日,客服还只说"已退2559元,其他问题会直接沟通",没给准话。
这事儿哪是黄先生一个人的遭遇?
前阵子我姐买高铁票,在某App上选了"极速出票",付完款才发现多扣了20元"优先通道费"。
她去找客服,对方说"您勾选了增值服务",可那行小字藏在付款按钮旁边,谁能特意盯着看?
有人说"平台定价本来就有浮动,早买晚买不一样"。可黄先生是同一天查的价,一个3129元一个570元,这哪是浮动?分明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宰。有网友在评论区吵起来了——
"我觉得平台没错啊,人家提供了购票渠道,定价高点正常。"
"正常?那凭啥同个航班同个舱位,换个App就差两千多?这不是明摆着看人下菜碟?"
我见过更离谱的。
邻居张叔去年买机票,平台自动给他加了"接送机券""航空保险",他老花眼没看清,付完款才发现多花了80元。打电话让退,客服说"优惠券已激活不能退",最后吵了半天才给退了一半。
说白了,这些平台就是抓住了消费者"怕麻烦""不细看"的心理。你买机票时会逐字读那些条款?大多是选好日期点付款就完事了。可平台不能仗着这点就乱定价啊。机票又不是衣服鞋子,同个航班的成本是固定的,凭啥不同平台卖不同价?
说实话,我理解平台需要盈利。
但赚该赚的钱,别把用户当冤种。
黄先生投诉后,平台最初只愿意补差价,直到他坚持要求“退一赔三”才勉强让步。
这态度就很有意思:
被发现了就退一点,没发现就闷声发财?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大数据杀熟?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