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宴席上,红烧肉、炖鸡汤、炸丸子是常客,但兔肉却很少露面。其实兔肉细嫩入味,不管是红烧还是卤制都挺好吃,可为啥在农村就是普及不开呢?这背后藏着不少农村生活的实际讲究。
老辈人的忌讳是道坎。东北不少地方有种说法,孕妇不能吃兔肉,不然孩子会像兔子一样长三瓣嘴。虽然这没科学依据,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村里老人都当回事。再加上中医说兔肉性凉,体质弱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长辈们更不愿让家里人尝试了。逢年过节做菜时,宁可多炖只鸡,也不会冒险煮兔肉。
养兔子也比养猪养鸡麻烦多了。兔子看着温顺,其实特别娇气。夏天热一点就容易中暑,冬天冷了又会生病,兔舍温度得控制在 20 度左右才行。农村养猪只要按时喂猪食就行,可养兔子得半夜起来添草料,因为它们晚上吃得比白天多。更要命的是兔子容易得传染病,一旦发病可能全窝死光,农民赔不起这个风险。虽然一只兔子能卖百八十块,利润不算低,但比起稳当的养猪生意,多数人还是觉得不值当冒这险。
就算有兔肉,做起来也挺费劲。猪肉切吧切吧下锅炒就行,兔肉却得先泡几小时,中间还要换好几次水去腥味。焯水时要加料酒,卤制时还得放八角、桂皮、香叶等一堆香料,少一步就可能有土腥味。农村妇女做饭讲究快手省事,炖鸡时扔把姜片就行,哪有功夫给兔肉搞这么多工序?饭馆里的干锅兔、鲜锅兔好吃,那是厨师掌握了诀窍,家里做起来太难拿捏火候。
想买兔肉也不容易。农村集市上猪肉摊、鸡笼随处可见,兔肉摊位却寥寥无几。石家庄这样的城市里,得去专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才能找到兔肉,小村镇的集市根本没这供应。就算有人想尝尝鲜,也得跑老远才能买到,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懒得折腾了。不像猪肉,早上出门拐个弯就能割到新鲜的。
其实兔肉营养挺好,蛋白质高还低脂,适合怕胖的人吃。但在农村,食物选择讲究 "稳当"—— 养殖要稳当,做饭要省事,吃着要安心。兔肉想要在农村普及,不光得打破老观念,还得有更简单的养殖方法、更省事的做法,最好村口集市就能轻松买到。到那时候,说不定农村宴席上也能常见兔肉的身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