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大桥梁进入运维期后,会面临各类灾害的考验。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冰雪、火灾等,都可能对桥梁的运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给其结构造成致命性的毁坏,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何提升桥梁的结构韧性,增强其抵御灾害的能力及提高应对灾害处置水平,是整个行业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为促进桥梁防灾减灾领域理论与技术创新,探索桥梁健康长寿与安全运维的保障措施,2025年8月22-24日,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长大桥梁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桥梁》杂志社等单位承办。多位院士、专家及来自全国科研、建设、养护等单位的代表,共聚江南名城,围绕桥梁震后功能可恢复及性能提升、长大桥梁韧性功能构件及设计、桥梁结构冲击动力行为及防护、大跨径桥梁风振控制技术及装备、桥梁灾害智能感知及监检测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究相关前沿问题,推动先进技术的交流与推广,助力桥梁工程的全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
开幕式致辞
聚力转型 突破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张喜刚,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峰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强调,安全是长大桥梁的生命线,期望能够加强跨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深化科技创新并设法补齐短板,推动全行业从被动防灾向主动韧性建设进行转型,为桥梁构筑起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
张喜刚
近年来发生的几起严重的桥梁垮塌事故,不仅暴露了现有防灾减灾技术的局限性,更凸显出在复杂灾害环境下,桥梁设计、建造与运维存在抗灾韧性不足的系统性问题,亟需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创新与技术突破,构建更为强韧和长寿的桥梁安全保障体系。
![]()
丁峰
桥梁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江苏省公路网的畅通运行,特别是长大桥梁为中国密集交通网的关键节点,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脊梁。江苏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从被动应对向韧性赋能转变。
8月23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由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茅以升研究院院长顾德军主持。
![]()
顾德军
大会精彩报告
前沿观点 强化安全保障
本次会议安排了多场报告,多位知名桥隧专家结合长大桥梁智能防灾减灾与运维、桥梁安全韧性提升、智能感知预警、多灾害耦合机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多个维度,为与会人员带来了几十个前瞻性强、颇具价值的报告。
8月23日上午
大会报告
![]()
李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大桥梁智能防灾减灾与智慧运维》
报告深入探讨长大桥梁智能防灾减灾与智慧运维理论与方法,介绍大跨桥梁车辆荷载时空分布识别、异常监测数据诊断、稠密位移识别,以及多类型表观损伤、隐蔽损伤和结构整体健康特征识别技术,还进一步探讨桥梁涡振识别、诊断和预警算法与技术。最后展望长大桥梁防灾减灾与运维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郭彤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大跨悬索桥火灾场景模拟及结构安全评估研究》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增大以及运输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增加,桥梁火灾成为较为高发的事故之一。对于大跨径索承桥梁,缆索(吊杆)结构容易受到火灾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还较少。该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大跨悬索桥火灾温度场模拟分析、大直径缆索截面温度场分布及防护、火灾后缆索性能退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可为桥梁缆索结构的防火设计及维护加固提供一定参考。
![]()
刘高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桥梁学科发展规划成果宣贯 ——防灾减灾方向》
《桥梁学科发展规划》对桥梁防灾减灾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报告介绍了《桥梁学科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和行业对桥梁防灾减灾和韧性提升的相关要求,深入分析我国桥梁工程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抗震、抗风、防冲刷、抗撞、防火防爆、多灾害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桥梁工程防灾减灾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实施路径,并介绍了近期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的相关情况。
![]()
吴海林
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苏通大桥安全韧性提升 ——挑战、实践与展望》
苏通大桥作为世界上首座超越千米的斜拉桥,面临交通流量大、自然条件差、数智程度低、应急事件多等诸多严峻挑战。该报告从关键构件服役性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结构监测与智能诊断提升、快速响应与恢复能力提升四个方面,重点介绍苏通大桥安全韧性提升工程实践,实现安全韧性显著提升,未来将持续深化智能化应用,不断提升极端灾害应对水平,最终实现全寿命周期韧性管理,为长大桥梁可持续发展提供标杆范例。
![]()
郭健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跨海桥梁典型灾害预警与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中国的跨海桥梁发展迅速,是沿海各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命脉的咽喉要道与关键节点,在复杂海域环境中保障其安全服役至关重要。海域条件下跨海桥梁受到复杂洋流作用、台/强风作用、特种车辆危化品泄露等典型灾害的潜在威胁,具有不确定性高的特点,监测预警难,且往往次生灾害严重。随着陆海气候环境变化和区域经济运输需求变化,环境灾害作用和运输风险都导致在役跨海桥梁的风险预警和安全防护始终面临挑战。该报告分析了目前跨海桥梁典型灾害的特征,研发了相关的预警技术及推出安全防护对策。
![]()
周彦锋
华设设计集团桥隧事业部总工程师
《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总体设计方案》
苏通第二过江通道位于苏通大桥和沪苏通大桥之间,其主航道桥为跨径2300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报告基于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初步设计阶段方案研究成果,介绍了主桥跨径确定、桥型方案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超大跨径协作体系桥梁受力特点,研究了合理总体布置参数、约束体系方案等,以实现“安全强韧、健康长寿” 的设计目标。
8月23日下午
平行分会场
8月23日下午,大会设置桥梁多灾害防御新技术、桥梁动力冲击及防护新技术、大跨缆索桥梁韧性提升技术共3个平行分会场,多位专家就悬索桥吊索的风致振动控制、桥梁灾损事件的监测预警、桥梁动力灾害的防控、斜拉索的抗火韧性提升、桥梁索与塔一体化检修新装备、深水大型浮桥的多灾耦合作用与动力响应等专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提升长大桥梁的抗灾能力开拓了思路,也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分会场1:桥梁多灾害防御新技术
1.《大跨度公路桥梁多阶涡振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华旭刚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2.《深水大型浮桥多灾害耦合作用与动力响应分析》
郭安薪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防灾减灾及桥梁工程学科组主任
3.《大跨缆索桥梁承载结构耗散平衡方法及治理技术》
张少锦 扬州大学教授
4.《大跨度悬索桥非线性静风稳定和颤振研究》
张文明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长寿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5.《桥梁灾损事件智能预警与快速评测》
承宇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监测中心主任,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健康运维研究院副院长
6.《桥梁缆索智能除湿系统:技术革新、挑战与未来展望》
田奎 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7.《桥梁索、塔检修一体化装备研制和应用》
彭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特种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8.《长大桥梁智能养护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熊劲松 重庆红岩建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9.《常泰长江大桥斜拉索抗火韧性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
薛花娟 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分会场2:桥梁动力冲击及防护新技术
1.《桥梁动力灾害防控与工程应用》
耿波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与结构工程研究院院长
2.《超大跨悬索桥抗风技术的实践与探索》
吴明远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专业总监兼副总工程师
3.《面向设计和管养需求的桥梁防火技术研究》
倪雅 江苏智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办副主任
4.《桥梁冲刷轻量化监测预警与排查技术》
熊文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副处长
5.《钢结构桥梁大修的涂层配套与涂装技术》
王帅 镇江蓝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
6.《玄武岩纤维创新应用工程实践》
邬惠娟 华纤科技(北京)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7.《桥梁结构模态参数反演与减振响应预测方法研究》
曲春绪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8.《桥梁约束体系全生命周期智能测控技术》
刘洋 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
9.《大跨径桥梁护栏轻量化的研究与应用》
徐亚军 江苏卡斯特桥梁构件有限公司大桥事业部总经理
分会场3:大跨缆索桥梁韧性提升技术
1.《千米级斜拉桥钢箱梁运营与维护关键技术》
刘勇 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2.《大跨悬索桥长吊索风致振动控制韧性增强措施研究》
徐军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长大桥国重实验室结构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兼安全强韧所所长
3.《钢-钢壳砼-砼混合塔独塔斜拉桥多灾害条件韧性性能设计》
徐德志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
4.《大跨桥梁支座再制造与再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张精岳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桥梁构件产品事业部副经理
5.《悬索桥长吊索多模态涡振控制及减振装置工作性能评估》
茅建校 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6.《可持续发展聚苯胺重防腐涂料助推桥梁防灾减灾技术》
张红明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7.《长大桥钢桥面板安全韧性提升技术研究》
高兴 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8.《长大桥梁关键构部件韧性功能设计与应用》
张春 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展会现场
会议期间,多家企业在会场外设立了展位,展示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吸引了不少与会代表,他们与参展企业人员进行交流探讨。
![]()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参观考察活动
探访智能技术如何与桥隧工程融合
8月24日上午,部分参会代表参观了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的海太长江隧道智慧中心展厅。该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区域,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享有“万里长江第一隧”的美誉。此项超级工程在智慧化数据、项目监控、工艺工法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们还考察了苏通大桥的调度指挥中心,近距离地了解管理人员如何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保障这座享誉中外的桥梁安全运行。
![]()
![]()
![]()
![]()
![]()
![]()
![]()
![]()
![]()
![]()
![]()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组织机构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协办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华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蓝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天龙玄武岩连续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
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
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桥梁》杂志社
本刊记者 / 陈晖
责编 / 松宇 谢豆豆
美编 / 赵雯
审校 / 李天颖 陈颖 廖玲
联系人:陈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511928578
稿件投递
联系人:王硕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910070564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桥梁》云课堂
桥梁人24小时 移动资源库
联系人:曹 烁 17508419606
郭海龙 13051886728
联系邮箱:875543005@qq.com
《桥梁》云课堂课程
桥梁公开课微信公众号
喜欢请转发吧!

点个喜欢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