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枢纽没有设置坡面、地下通道,对“行李客”不太友好
上海南站周边无障碍通行“有障碍”
近期,一些市民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反映,本市一些交通枢纽周边的基础设施仍有不足,有的地方高低落差大,只有台阶,没有坡道,没有考虑到轮椅车、行李箱等通过需求。
路肩高耸没有斜坡
8月19日,记者与市民沈先生在其家附近的上海南站南广场见面。
沈先生拉着记者从南广场入口一路向西,穿过长长的网约车上车点,到了南站内部道路动力南四路的尽头,沈先生示意,南侧不远处的石龙路边就是石川路龙川北路公交站,111路等5条公交线路经停此处。而横跨动力南四路的斑马线两头,路肩高度约20厘米,却没有设置平缓的坡面。
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女士从远处走来,在过斑马线时犯了难,只得走上前背过身去,倒退着一点点把婴儿车拉下比车轮还高的路肩。到斑马线另一边,她又用力下压推车,让婴儿车翘起一个角度,使前轮能够到路肩上的人行道,再抬起婴儿车推上去,十分费劲。
继续向南站走,记者又经过三级台阶,同样没有设置坡道。
随后,沈先生带记者前往上海南站北广场的交通枢纽区域。这里有个看起来是不久前才新建的公交站,有729路、763路等公交线路驶进发出。不同线路站点间的柏油路面印着斑马线,但高高的路肩仍没有设置缓坡。记者观察发现,在这上下车的乘客一多半手里有行李箱,拎上拎下,非常不便。
记者在北广场兜了一圈,整个公交枢纽仅有一个斜坡,设置在站台办公区域与地面之间,并不在某个公交站台处。一名环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斜坡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推电瓶车上去停车的。
在上海南站的地铁站区域,同样有不少长段的台阶。北广场进入1号线的10级台阶,仅有扶手下方做成坡面,但斜的角度太大,记者看到的所有带行李箱乘客都是费力用手拎起走台阶。而南广场一侧的2号地铁出口外同样如此,想上到南广场地面区域,只能爬楼梯。
沪闵路过街太不便
另一边,拖着行李箱在沪闵路虹梅路路口穿行的陈先生,也被高高的台阶所困。
他告诉记者,每次乘坐公交到达锦江乐园地铁站附近后,要拖着行李箱、买菜的推车前往沪闵路北侧就成了难题。“地面上没有人行横道线,地下通道又没有适合推车、行李箱上下楼梯的设施,我只能提着沉重的行李箱上下楼梯。”
8月19日,根据他的指引,记者来到沪闵路虹梅路路口。这里恰好是中环路和沪闵高架的交叉口,高架、马路交错纵横,车辆川流不息。环顾四周可以发现,正像陈先生所说,沪闵路上并未设置南北向的人行横道线,行人要安全过马路,只能选择地下通道。而地下通道又分为三条,中间为非机动车道,两侧的两条通道一条通往锦江乐园、虹梅路方向,一条通往虹梅南路方向。行人无论选择哪条通道通行,都需要途经多级台阶,对于拖着行李箱的人来说,的确不太友好。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两对母女为了省去爬楼梯的麻烦,干脆从车流中穿行而过,前往对面的锦江乐园地铁站,看着颇为惊险。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要说这里“没有无障碍设施”也不完全准确。路口西北侧汇集了几乎各个方向的地下通道,除了连通锦江乐园地铁站方向的人行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还有一条地下通道通往更南侧的虹梅南路。入口的指示牌显示,几个地下通道之间并不相通。在非机动车通道入口旁,记者看到一台无障碍电梯,体验后发现,这台电梯底层的地下通道连通的是沪闵路—虹梅南路,从虹梅南路的出口出来,依然要走只有台阶的地下通道前往地铁站。也就是说,无障碍电梯只能服务虹梅路和虹梅南路两侧的市民,却将地铁、公交站的大客流排除在外。
这一设计让陈先生有些不解。他建议在地面路段设置人行横道线,或者在地下通道设置斜坡等设施,让“行李客”和无障碍出行的人士享受更多便利。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郑朕 栗思 实习生 陈炳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