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注意到一则关于日照海韵广场的互动消息,这背后正是该项目从“城市雄心地标”到“施工停滞”的发展转折。
网友提问
海韵广场坐落在日照市的门面青岛路上,又是省双招双引的重点地标性工程,今天看到在拆塔吊,请问以后就烂尾停摆在这里了吗?我们就没有什么拯救的措施吗?
官方回复
尊敬的人民网网友:
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央活力区发展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核实。海韵广场项目施工单位已与项目建设单位解除施工承包合同,塔吊等机械设备陆续拆除。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正在处理相关事务,待相关事务处理完毕后,再进一步推动后续工程建设。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作为“山东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与日照规划中的“第一高楼”集群,海韵广场位于中央活力区核心的青岛路与淄博路交会处,自诞生便被赋予“城市现代化名片”使命。规划与启动阶段,它更是日照城建“天花板”——不仅是中央活力区唯一省级双招双引标志性工程,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门面”,更是山东吸引高端产业、人才与投资的重要载体。
然而如今,项目塔吊拆除、施工停滞,陷入发展迷局,也折射出三四线城市城市化中“高度崇拜”与“理性发展”的深层矛盾。据官方回复,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已解除承包合同,塔吊等设备正陆续拆除,这意味着项目全面停工且短期难复工;虽曾推进至“进度近半”,但转折原因未获官方详解,推测或涉资金、纠纷、规划等问题,暂未证实。
海韵广场的停滞并非孤例:青岛路沿线还有安泰日照中心等写字楼项目,全国三四线城市“摩天大楼过剩”“面子工程争议”也早已普遍。从供需看,日照规划/建成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写字楼不少,建成后将增大量高端办公面积,但作为四线城市,其高端企业有限,现有写字楼空置率已较高。若仅追“地标面子”轻“入驻需求里子”,超高层易成“空置楼”,海韵广场的停滞或许正是这一矛盾的提前爆发。
当“390米的高度”停留在图纸与未完工的钢筋骨架间,当“城市名片”的期待遭遇现实困境,日照乃至更多三四线城市或许都该思考:在城市化的下半场,我们究竟该用怎样的标尺定义“城市发展”?是继续追逐摩天大楼的“视觉高度”,还是沉下心培育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产业厚度”与“民生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