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拖着28寸行李箱踏入大学校门时,迎接他们的可能不再是汗流浃背的学长,而是一个会爬坡上坎的钢铁伙计。浙江大学今年的开学礼直接把科幻片拍成纪录片——机器狗扛行李、AI教材当导师,这哪是迎新?分明是未来生活体验营提前开营!别光顾着喊“科技感爆棚”,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中国高等教育最野的野心:要让这群孩子从开学第一天就明白,你们的大学四年,注定要和机器人抢饭碗,跟AI比脑子。
一、机器狗“绝影”不是来卖萌的,是来给你上生存课的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迎新现场,两只“绝影X30”机器狗成了比校花校草更吸睛的存在。它们顶着圆滚滚的脑袋,驮着半人高的行李箱,在人群中灵活穿梭,遇到台阶还会优雅地“抬腿”——这画面,让不少家长掏出手机狂拍,嘴里念叨着“现在的娃真幸福”。但你要是真以为这机器狗只是学校斥巨资请来的“迎新显眼包”,那可就太天真了。
研发团队负责人陈申红一句话戳破真相:“这小家伙能在零下20度到零上55度的环境里连轴转,没光没信号照样干活,续航10公里,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警用巡逻样样精通。”翻译成人话就是:这狗不是来给你送温暖的,是来给你演示未来职场生存标准的。想想看,当你的学弟学妹们习惯了机器狗搬行李,四年后走进社会,他们会觉得“996是福报”还是“这活儿居然要真人干?”
更扎心的是那位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黄炜超的感叹:“第一次体会到机器狗如何服务人类。”少年,你怕不是搞反了?四年后你毕业,搞不好是你得琢磨怎么服务机器狗的迭代升级。这届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校方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你:别想着当“人上人”了,先学会跟机器当“合伙人”吧。
二、GAI教材不是防坑指南,是教你怎么“驯化”AI
比起机器狗的憨态可掬,浙大那本《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才是真正的“狠活”。书名听着像本政治教材,翻开一看全是灵魂拷问:“怎么和生成式AI(GAI)合作?”“用了GAI会损失独立思考能力吗?”——这不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焦虑吗?写论文怕查重,做作业怕被AI抢功,连谈恋爱都担心对方用ChatGPT写情书。
本科生院处长郑春燕说得漂亮:“用GAI赋能教育改革,当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敲门砖。”但在我看来,这哪是敲门砖?分明是给大学生发了本《AI驯化手册》。你以为教材里教的是“如何防AI坑”?错了,是教你“如何让AI给你打工”。比如写论文,它能帮你查文献、列提纲,但论点还得你自己扛;做PPT,它能美化排版,但创意还得你自己憋。说白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用电脑,而是不会指挥AI。
这本教材最妙的地方,是它没把GAI当洪水猛兽。不像某些学校一刀切禁止学生用AI,浙大直接把“狼”请进教室,教你怎么跟“狼”共舞。这波操作,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高人——与其让你躲着毒物练武功,不如直接给你喂点砒霜,练出百毒不侵的本事。
三、科技感开学礼的背后,是高等教育的“军备竞赛”
别光顾着羡慕浙江的大学生,这事儿往深了看,其实是中国高校的“科技军备竞赛”已经卷到了迎新现场。以前大学比啥?比图书馆藏书量,比院士数量,比就业率。现在倒好,直接比谁的开学礼更有未来感。你搞机器狗,我就搞VR报到;你编GAI教材,我就开元宇宙选修课。
但这场竞赛的终极目标,根本不是秀肌肉。当00后成为大学生主力,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是AI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他们来说,二维码签到、人脸识别进宿舍早就习以为常。如果大学还用十年前的方式迎新——摆几张桌子,发几本手册,找几个志愿者喊喇叭——只会被这群孩子在心里默默扣分:“这学校也太out了吧?”
所以浙大这波操作,本质上是用科技语言跟新一代大学生“对话”。你喜欢黑科技?我就用机器狗告诉你,这里有全国顶尖的机器人实验室;你担心被AI淘汰?我就直接发本教材教你玩转AI。这种“你想要的我都懂”的贴心,比任何招生宣传片都管用。
四、别被科技冲昏头,这些问题比机器狗更值得关注
当然,科技感拉满的开学礼也不是没争议。有家长就嘀咕:“机器狗都来搬行李了,那勤工俭学的学生岂不是没活儿干了?”还有人担心:“天天跟AI打交道,孩子们会不会连写字都忘了?”这些质疑听着刺耳,却句句戳中要害。
就说机器狗搬行李,看着是解放人力,可你想过没有,那些原本靠迎新兼职赚生活费的贫困生,是不是少了一个机会?浙大或许可以说“我们还有其他勤工俭学岗位”,但这种科技对人力的替代,未来只会越来越多。这届大学生,注定要在“拥抱科技”和“保住饭碗”之间走钢丝。
再说GAI教材,教学生用AI没错,但怎么把握“度”?当写论文、做报告都能让AI代笔,会不会催生更多“学术懒汉”?就像当年计算器普及后,有人担心孩子不会心算;互联网普及后,有人担心孩子不会记东西。科技从来都是双刃剑,关键看握剑的人怎么用。浙大这本教材如果只教“怎么用AI”,不教“怎么驾驭AI”,那跟发本《作弊指南》没啥区别。
五、给新生的悄悄话:科技是工具,不是答案
如果你是今年收到“科技大礼包”的新生,恭喜你,你赶上了中国高等教育最酷的时代。但作为过来人,我得给你泼盆冷水:机器狗再能干,也替你扛不动未来的迷茫;GAI教材写得再好,也给不了你人生的标准答案。
大学四年,真正重要的不是学会怎么指挥机器狗,而是搞明白“我是谁,我要去哪”;不是精通多少AI工具,而是拥有AI夺不走的创造力和同理心。就像浙大那本红皮书里说的:“用GAI拓展知识边界”——重点是“拓展”,不是“替代”。
最后送你一句大实话:当你毕业找工作时,HR不会问你“大学有没有见过机器狗”,只会问“你能用机器狗解决什么问题”;考研面试时,导师不会关心你“会不会用GAI写论文”,只会考察“你的论点有没有AI也想不到的深度”。科技是给你搭了个更高的梯子,但爬梯子的脚,还得是你自己的。
浙江高校的科技开学礼,与其说是给新生的惊喜,不如说是给整个社会的提醒:AI时代的战争,已经从大学校园打响。但别光顾着感慨“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更该想想“我们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未来了吗?”对大学生来说,机器狗和GAI教材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生存的武器。四年后,能笑着走出校园的,一定是那些把科技当工具、把自己当主角的人——毕竟,未来的世界,永远属于会用工具,但不被工具定义的人。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