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红军菜悟初心
访红色地传薪火
“薪火食传”实践团
井冈山红色文化调研
探寻红色饮食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湖北理工学院“薪火食传”实践团
赴革命圣地井冈山,
开展暑期“三下乡”实地调研。
![]()
2025年8月16日,湖北理工学院“薪火食传”实践团走进井冈山,以“探寻红色饮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先后在井冈山天街、井冈山博物馆、火炬广场开展实地调研,在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中,解码红色符号背后的精神密码。
![]()
当天上午,实践团首先抵达井冈山天街。这里作为当地特色街区,不仅保留着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更承载着红军菜紫背天葵的饮食记忆。我们不仅走访街区内的菜市场、特产店,记录紫背天葵的售卖渠道与价格,了解其在当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频率,还走进餐馆,向厨师请教紫背天葵的现代烹饪方法。
![]()
![]()
在一家主打红色主题的餐馆里,实践团点了经典菜品“清炒紫背天葵”。菜品入口偏咸,与革命时期菜品口味平淡少盐相对。“现在的口味是为了迎合现代人,但我们能通过这道菜联想当年红军的艰难——那时别说放盐,能找到野菜果腹就已不易。”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说道。为还原革命时期的做法,实践团打算后面的课题中应还原“无盐焯水、少油快炒”的简易做法,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红军“苦中作乐、就地取材”的奋斗精神。
![]()
![]()
下午,实践团前往井冈山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旧军装、生锈的饭缸、记载红军饮食的手稿等文物,与上午调研的红军菜形成呼应。“当时红军在深山作战,紫背天葵等野菜是重要补给,有着‘一口野菜一口粮,革命意志不能忘’的说法。”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成员们对红军菜的精神象征有了更深理解——它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念、顽强抗争的精神载体。
![]()
随后,我们来到火炬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火炬雕塑熊熊“燃烧”,红色火焰造型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想。成员们围绕火炬缓步参观,在镌刻着革命语录的石碑前驻足沉思。“红军菜承载的是‘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火炬则代表‘永不熄灭’的革命信仰,二者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实践团指导老师总结道。
![]()
此次调研活动,实践团以“饮食”为小切口,串联起历史与当下,让红色精神从史料走向现实。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所得整理成报告,通过校园宣讲、美食文化展等形式,让更多青年了解红军菜与火炬广场的精神内涵,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持续传递。
图片来源|师范学院 姚涵
文字来源|师范学院 张妍妍
编辑|新媒体部 孙千城
审核|新媒体部 易子煊 游子逸
终审|范晓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