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几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和一位老朋友坐下来喝酒。朋友问他过得怎么样,他给了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我很好。很忙!”说这话的时候还带着点骄傲,好像忙碌是个荣誉勋章。但朋友却说,自己“正在为重要的事情腾出时间”,因为父亲去年病了。这种出乎意料的真诚,让他也坦诚地说,住在加州让他感觉挺疲惫的,因为离住在东海岸的父母太远了。接下来的对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朋友问:“你多久见一次你的父母?”
他答:“现在可能一年一次。”
“他们多大了?”
“六十多岁。”
然后朋友说了一句话,像重锤一样击中了作者:“那么在你的父母去世之前,你还会见到他们十五次。”他意识到,还真是这样——只是一个数学问题。人均寿命大约80岁,他父母当时60多岁,他每年见他们一次。那么,在他们去世之前,他还能再见他们大约15次。那么,想想看,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这辈子只能再见你最爱的人15次,你会是什么感受?
建议我们做的一个小练习:请你现在就想一个自己珍惜的人,然后算一算,自己还能见他多少次,或者跟他做某一件事情还能做多少次。作家萨姆·哈里斯说过:“无论你做一件事多少次,总有一天你会最后一次做这件事。”你会最后一次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最后一次和兄弟姐妹一起散步,最后一次在家庭聚会上拥抱父母。而更残酷的是,当这些“最后一次”发生的时候,你是完全感觉不到的,只有在多年后,或者在某一瞬间,你才会恍惚意识到:原来那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次。
古希腊人用两个不同的词来称呼“时间”。一个是“Chronos”,代表不断流动的普通时间;另一个是“Kairos”,是专门指特殊的、有意义的时间。
把握时间财富的关键,就在于在不断流动的Chronos中,多抓住一些有意义的Kairos。社交媒体上有段话很扎心:你加班干出来的那些活儿,老板、同事和客户最终都会忘记。几十年后,唯一还记得你当年深夜加班的人,是你的孩子——因为你没有在家陪他。那么,怎么在人生中抓住更多意义时刻,成为“时间富翁”?这就要讲到时间财富的三大核心支柱:意识、注意力和控制力。
第一个支柱:意识。意识,就是清晰意识到时间的有限性。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愿意和沃伦·巴菲特交换生命吗?巴菲特拥有大把大把的钱,全球闻名。听起来很美好。但我敢说,很少有人会愿意在此刻和他交换生命。为什么呢?因为巴菲特已经94岁了。所以,无论他拥有多少金钱、名望或人脉,估计你都不会愿意用你剩下的时间来换取他的时间。但另一方面,巴菲特很有可能愿意用他所有的身家来换取你的时间。
有个叫格雷厄姆·邓肯的人创造了一个词叫“时间亿万富翁”。年轻人都是时间亿万富翁。假设你能活到80岁,那么20岁时,你可能还剩下大约20亿秒。到了50岁,只剩下10亿秒了。但是很少有人会用这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生命。所以意识的第一步,就是要真正认识到时间的有限。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你永远不会足够珍惜时间,直到突然之间,在生命的尽头,时间变成了你最珍视的一切。
但这里有一个“时间悖论”,是说:你潜意识里知道时间无比宝贵,却经常做一些完全无视这种价值的事情。就像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的:“我们并非匮乏,而是浪费。”所以,有了意识还不够,你必须改变你的注意力。这就是时间财富的第二个支柱。怎么管理注意力呢?最实用的方法其实就是艾森豪威尔四象限分类法。这个分类法你大概率听过,但是真正能重视它、用好它的人,少之又少。
先简单复习一下这个分类:首先,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立即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学习一门新技能、维护人际关系,这是对你人生最关键的事情,你应该投入最多的时间。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应该尽量压缩它们占用你的时间。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无意义的娱乐,应该直接删除。
这个框架听起来很清晰。但是到底怎么利用这个框架呢?如果说,虽然我知道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应该投入最多的重视,但我觉得生活中全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时间不也都被占满了吗?还有,我知道不重要的事应该少做或者不做,但怎么实现呢?有时这也不是我能选择的呀。
首先,应该尽量减少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不要等一件事从不紧急变成紧急,才想着去解决它。大多数事情在刚刚出现的时候都是并不紧急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才变成了紧急。常见的就是各种DDL,你可能认为解决一个报告的DDL三天就够,但在最后一天发现还剩很多,那么这件事就变成了紧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过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凡事留有余地,人生才能少有紧急,在人生场景中想要反脆弱,你必须拥有这种安全边际思维,不然生活就会像一根紧绷的弦,轻轻一抖就断。
当你尽量减少紧急的事情之后,剩下的事情分类主要就变成了重要和不重要。这本书里也提醒我们,每天先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情。马斯克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实际上核心就是这么一句话:每天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先在任务清单里挑出最关键的事情,然后把它们挨个锁进固定的时间段里,要求自己在这些时间段里完成它们,就像把它们放进一个个盒子里一样,所以叫“时间盒”。我自己一直在使用任务清单,今年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又加上了这个“时间盒”,感觉对时间利用效率确实有进一步提升,你也可以试一试。
最后剩下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怎么少做或者不做?提醒我们首先要学会拒绝。拒绝的标准是什么?最主要就是,如果别人找你来做一件过段时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那么你就想一想,这件事如果明天就让我去做,我会不会去做。如果不会,就拒绝。这个我们在Feel-good Productivity那本书里也讲到过,这能帮你避免总是在收拾历史遗留的摊子。而如果不能拒绝,就再想想能不能派给别人,或者让AI去做。实在不能派出去,再自己做。能达到及格线就够,尽快完成。其实,如果能用好这些方法,那么就相当于已经拿下时间财富的第三根支柱了——控制力,就是能够充分支配自己的时间,并决定如何利用它。
这三个支柱是递进的:从意识,到注意,再到控制。如果这三根支柱你不知道怎么把它们融合起来、付诸行动,可以先从一个特别有效的修炼开始,叫“死亡警示”。这个概念来自古罗马的一个传统。征服归来的军事英雄会乘坐金色战车游行。但罗马人会在战车上安排一个人,他的唯一职责就是在英雄耳边低声说:“记住你是凡人。记住你终有一死!”
这是一个持续的提醒,提醒英雄死亡的必然性。这种提醒能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抽离感,让人以一种清醒的视角看待现状。当然在现实中,我们并不需要这样不断提醒自己,我们只需要一个好用的小工具,叫“死亡周历”。你能看到,这是一个由小圆圈组成的大矩阵,宽52列,长80行。每个圆圈代表一周的生命;每一行代表一年。每过去一周,你就把一个圆圈涂黑。就能清晰地提醒自己已经度过的时间和剩余的时间。
说实话,我自己在实践这个方法的时候发现,涂黑圆圈这件事情,让我有点下不去手,因为当你在涂黑的时候,你能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你人生当中一段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时间了。同时你会后悔应该更好地利用它。于是我改用了一个方法:在星期六的上午先把一半的圆点涂黑,提醒自己还有两天的时间去弥补遗憾。然后在周日晚上再把整个圆圈涂黑。
这个死亡周历的作用,就是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见。当你看到那些被涂黑的圆圈,你会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当你看到那些还没涂黑的圆圈,你会意识到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