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通著《数字社会学》自序
![]()
当我坐下来写这篇自序时,窗外的银杏树又一次染上了金黄色。一晃就是18年。这18年对我而言,是一场追寻之旅,也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之旅。回顾过去,我仿佛站在时间的潮汐中,像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怀着永不停歇的好奇,凝视着那些被时间的浪潮冲刷出来的规律和秘密。这是一种激情的探索,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沉思。
![]()
最初,我动笔写这本书的念头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私心”的。作为父亲,我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对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知道自己在数字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也能够游刃有余地参与其中,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我所面对的问题远比我最初想象的要有意义得多。它不仅仅关乎孩子,也不仅仅关乎某一个群体或某一个国家。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重塑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上,面对着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未来。
为此,我希望从多个角度描绘数字社会,特别是数字空间的运行规则与秩序,使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教育、商业等不同领域的视角。本书试图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在未来人类历史的广阔背景下,数字社会的游戏规则与秩序是什么?它们如何运作?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与驾驭数字社会,进而让生活更加美好?
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我遇到了无数挑战。数字社会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实体,而是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我们刚刚适应了社交媒体的崛起,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又接踵而至。面对如此迅猛的变化,如何找到一个能够解释这一切的理论框架,成了我写作过程中的最大挑战。但同时,它也成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尽管表象千变万化,但数字社会的底层逻辑一定是存在的,它们隐藏在时间的深处,等待着被揭示。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夜,窗外寒风呼啸,我却在书房里心潮澎湃。当时空网模型的雏形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形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它照亮了我们理解数字社会的道路。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数字社会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能够融合时间、空间和网络的视角。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我提出了时空网(TSN)模型——它以时间(Time)、空间(Space)和网络(Network)为核心变量,构建起我们理解数字社会的基本框架。这个模型不仅能帮助我们捕捉数字社会在瞬息万变中的特点,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社会变迁的全新视角。每当我向学生们讲解这个模型时,看到他们因逐步理解而眼中有光时,我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入了技术社会学和复杂系统科学的理念,试图通过涉及技术(Technology)、经济(Economics)、社会(Society)、文化(Culture)的TESC螺旋模型,来解构和重构数字社会的动态秩序。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让我们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全方位地把握数字社会的脉搏。
我始终铭记,一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在写作过程中,我走访了许多科技公司、传统企业、政府机构和普通家庭。我看到了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目睹了数字鸿沟造成的困扰。我听到了创业者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憧憬,也感受到了工人对智能化趋势的忧虑。这些真实的声音和故事,让我的写作不只是单纯地反映在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理论之上,而是充满人性的温度和生活的质感。
这本书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开创性的话题选择,更在于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的平衡。起初,我的目标就是为普通读者而非学术界同仁撰写一本关于未来生存与探索的书。为此,我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释深奥复杂的理论,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呈现抽象宏大的概念。无论是面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紧迫社会问题,还是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议题,这本书都致力于提供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考框架。
在写作过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一位学生小李。他来自农村,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当我第一次向他介绍数字社会学时,我注意到他眼中既有困惑又有渴望。课后,他来找我,说:“老师,我想理解这个数字世界,但感觉自己和它的距离太远了。”我告诉他:“小李,这个世界正在变化,而你就是这个变化的一部分。理解它,你就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几年后,当我看到他成功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网络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时,我感到无比欣慰。这让我更加坚信,理解数字社会的规则,不只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当然,我深知自己的局限性。除了在学识上,我在文笔和叙事风格上也仍有提升空间。但我坚信,本书传递的核心理念——从数字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正处于一个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加速融合的时代,理解这个新世界的游戏规则,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生活幸福,而且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经营策略。
对企业家而言,本书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关于新的商业模式的启发,帮助他们在数字浪潮中把握先机;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它可能会提供一些治理数字社会的新思路,帮助他们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寻找平衡点;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它或许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思考未来教育的方向,培养能够在数字社会中茁壮成长的新一代。无论你来自哪个行业、处于哪个人生阶段,我都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打开一扇认识数字世界的新窗口,让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记得在完成初稿的那个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城市灯光。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跃迁。我们正在见证并参与塑造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数字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世界。
在这篇自序结束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在(酝酿这本书的)这18年间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每一个人。特别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理解和付出,让我得以全身心投入这项研究。多少个深夜,当我伏案工作时,是他们的默默陪伴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不断激发我的灵感,让我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探索欲。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读者。你们的关注和期待,是我笔耕不辍的最大动力。
站在这个新时代的门槛上,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变革,才能继续从容前行。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被技术的浪潮所裹挟,迷失了人性的本真。
当你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你就已经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你将探索数字世界的奥秘,感受技术变革的脉搏,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让我们一同前行,在这个数字化的星球上,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唐兴通
于北京一然斋
唐兴通
数字社会学者、数字商业创新顾问
最早一批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社交媒体与社会结构复杂互动的华人学者之一,也是将社会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深刻洞见引入数字商业创新的先行者。
拥有20年的研究、一线咨询实践经验,执教12家中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的高级管理课程。已出版(及翻译)《创新的扩散》《引爆社群》《种子用户方法论》等18部作品。
被业内人士誉为“冷静的数字时代思想家”,其研究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展开:人在数字社会中如何实现完整而有尊严的发展。他致力于为深陷焦虑的个体与组织提供兼具现实洞察与未来导向的行动框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