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村的考研生意,估计很难好起来了。有两方面原因:考研人数 会继续减少;去荒郊野外隐居是否有利于备考,也值得考虑。
先说第一点,借用网友整理的表格,结合自己的记忆写下。
2016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的增长很好理解。彼时,经济增速还快,人们真诚地相信,科技改变生活和产业,(特定专业的)知识改变命运。好学历进好企业,拿高薪,过好生活。
局面本应在2020年就慢慢发生改变。印象里,当时知乎上就有很多网友在抱怨,多读了三年研究生,发现拿到的offer还不如本科毕业时拿的。
但因为疫情管控,考研人数反而被进一步推高。骤然加大的就业难度,让不少本科生选择考研延后就业;海外旅行的难度,也让部分人放弃留学;政策上也同步开启了年复一年的研究生扩招。
不过,该来的还是得来,2024年考研人数出现了下降,趋势在今年延续。不少学生发现,研究生毕业也不意味着能找到多好的工作;尤其是离产业有一定距离的专业,本科毕业最好的出路是考公,硕士毕业还是考公,那为什么要多读这三年呢?
同时,政策上对考研也没有那么友好了。有推免资格 的院校在扩大,也就是说保研的占比会提高。不少学校和专业开始停招学硕 ,或者将学硕和读博进一步绑定。专硕 的学制普遍延长到了三年,同时学费增加并不再提供住宿。这些意味着考研难度上升,读研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也同时上涨,性价比就更低了。
不难注意到,尽管连降两年,但2025年的考研报名人数还是很高的,仍然略高于2021年,远高于2020年及以前。不建立模型、不负责任地存主观瞎猜,考研人数将回落到2019年和2020年之间的水平,空间还很大。
第二个问题是,准备考研是否真的要去荒郊野外住宿。我倒是认同,准备考研需要环境氛围。我自己本科毕业时,班里说要考研的同学最终一位都没进考场。因为大部分人都保研或者出国了,大四上大家见面就是喝酒撸串、网吧包宿,这让人怎么专心复习?
但去交通不便的乡间真的好吗?安静是安静了,但上课、获取资料等都不方便。医疗、生活保障也不好。住在乡间的考研村 ,意味着把自己生活的全部都包给了寄宿机构,连替代品都没有,很容易被当猪宰杀。报道里也提到:
营业不到一年,有入住者在网上发出“避雷帖”,曝光“岸上人”室内外有臭虫、菜里发现蛆虫、肉菜常用成色存疑的半成品加工。经营方在“商家回复”中承认了包括菜里有蛆在内的大部分问题,表示“立正挨打”。
我在地图上搜索了南昌的“寄宿考研自习室 ”,结果如下。
红圈是报道里提到的塔下村,篮圈是南昌的大学城(至少我放大看了下,边上有好几所大学)。如果是我要备考,并且认为有必要住寄宿制考研自习室,我会选择篮圈。离大学更近,上课和获取信息更方便,生活也更便利。
考研热刚产生时,或许有部分学生信奉越偏僻越好,干扰越少越好。但如今有考研经验的学生越来越多,相信多数人的选择会更加理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