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9
“看到祖国现在的变化,我真的无比高兴。”说到今天的生活,94岁的吴善祥频繁竖起大拇指。吴善祥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15岁参加革命后,担任过卫生员、飞行员,始终在斗争的第一线。
吴善祥最喜欢的照片是戴着纪念章和天安门合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吴善祥说,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他年龄还小,目睹了日寇烧杀抢掠的罪行。“当时,家家都在挖地道,飞机一来就要藏在地道、煤窑里。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死死捂住孩子的嘴,不能让孩子哭出声儿。因为日本的飞机飞得很低,飞机过来就是扫射。”
吴善祥说,参加革命前,他一直在江苏泗洪的老家生活,家里有地有房,家人还会经营一些小生意,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日本鬼子来了以后,家里的财产也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下损失殆尽。
“我参加革命是因为新四军在我们家乡建立了根据地,帮助我们恢复生产,还经常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有一年部队去学校招人,我报名后被新四军录取,分配到淮北卫校学习。”在吴善祥的记忆里,当时一共收了120名学员,大家还一起到洪泽湖割芦苇、拖土坯,自己修建校舍。学习9个月后,他被直接分配到一线,他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高邮战役。
吴善祥的航校毕业证书。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据当时《新华日报》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中敌占区大部相继被收复。但国民党集团妄图抢占胜利果实,勾结诱使盘踞在江苏高邮、邵伯一带的日伪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12月19日至26日,我华中野战军集中15个团兵力,向驻高邮日伪军发起全面进攻,一举拔除残存日伪据点,歼灭日军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创造我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纪录,被史学界称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日本鬼子负隅顽抗,战斗期间,我所在的医疗队负责对伤病员进行救治。战况还是挺激烈的,遇到敌人的炮弹袭击,我们就要带着伤员转移,我们一边观察战况一边带着他们撤退。缺粮少药,现在想起来都无法体会到当时伤员们有多难受。”吴善祥说,他记得战斗中突然接到了一个命令,要将120余名伤员利用运河经界首送到淮阴。120余名伤病员被安排在10艘小船上,前面由一艘油轮拖行,整个路程只有吴善祥一名卫生兵。他想都没想背起急救包就登上了运送船,转移过程中他要不停为战友们检查伤口,取水喂饭。经过一天一夜的行程,顺利抵达目的地。
“我现在都记得高邮战役后,日本人受降的场景。他们跪在地上举着双手投降,一边投降还一边喊着中国人好。因为我们优待俘虏。”吴善祥一边说,一边向记者演示当时日本兵投降时的动作。“当时心里是真高兴,老百姓也高兴。”吴善祥的声音有些哽咽。
吴善祥的纪念章和曾佩戴过的肩章。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善祥跟随部队一路南下,1947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回国后,吴善祥被安排到空军学习驾驶飞机,并在长春的航校学习了大量知识,后被安排从事运输机飞行工作。吴善祥向上游新闻记者展示了他在空军当飞行员时的肩章,虽然已经过了几十年,但依然保存完好。“我当兵的时候文化程度并不高,能完成学业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我心里是感激的。”吴善祥说。
吴善祥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现在国家强盛了、军队也强大了,他为此感到骄傲。“虽然我们军事力量强,但是我们从来不欺负人。”吴善祥竖着大拇指高兴地说。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