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这几天有一则关于泰禾集团的新闻,比较引入注目。讲的 是 泰禾的 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实施留置。
作为闽系房企的代表,泰禾地产也曾经是“千亿俱乐部”的一员,但没想到会衰退的这么快;黄老板也是一代风云人物,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泰禾地产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是“运河岸上的院子”这个项目,虽然未必是开创了“院子”的先河,但在当时那也是不同凡响。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泰禾的院子,以及分析下“为什么中国人对院子情有独钟”?
02
黄其森
在介绍运河岸上的院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黄老板的履历。
黄其森
1965年,出生于福建闽清。15岁就考入福州大学建筑系,展现出超常的学习能力。毕业后进入建设银行福州分行工作了8年,积累了金融人脉丰富。
1996年,31岁的黄其森辞去银行工作下海创业,创立泰禾集团。初期聚焦福建市场,开发了天元山庄、泰禾红峪等高端项目。
2002年北上进军北京市场,开发了"运河岸上的院子"这个高端豪宅项目。(后更名"中国院子")
2010年借壳福建三农成功上市,成为当年唯一登陆A股的房企。2013-2017年带领泰禾实现销售额从百亿到千亿的突破,一度成为地产界的神话。
2020年以2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99位。同年7月泰禾出现首次债券违约。
2023年7月泰禾集团退市,2025年8月22日因涉嫌违法被实施留置。
黄其森从小就有神童的美称,又有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还善用金融杠杆,所以成就了泰禾一度的辉煌。但同时也因为过于激进、无视规则,终究走向如此结局。
03
中国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这个项目,是泰禾最著名的项目了,下面我展开讲讲。
这个项目位于北京通州区,长安街东起点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距离紫禁城大概30KM的位置。(如上图)
2003年2月8日,泰禾集团与土地出让方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通过股权收购(持股约64%)成功获取该地块。
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4.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5万平方米,共建设了208栋独立别墅及1栋会所。
项目请了建筑大师张永和以及海内外多位设计大师联袂执笔,所以从航拍图可以看到:别墅大大小小、颜色红红青青,形态也是各种各样。
但因为这个项目的容积率只有0.33,所以大师们可以随意折腾,每户在绿树掩映下也不违和。
2004年,项目首期开盘价格约6000-7000元/㎡,后期的楼王群才涨到单价超20万元/㎡。
2014年,项目邀请了著名功夫巨星成龙作为代言人,共同助推中国文化的复兴。
这个项目获得了不少的荣誉,比如说连续三年入选“ 亚洲十大超级豪宅 ”,并获评“ 中国大院式别墅 ”典范等称号。
在建筑设计上,项目采用“ 门、庭、巷、院 ”等建筑元素,强调“高、深、大、美”的居住体验。
泰禾深谙中国庭院之精髓,遵循“四方围合,中间藏气”的布局理念,使得院落气息与宇宙相连通,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025年7月,北京泰禾中国院子51套房产(建筑面积320-1837㎡)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处置,引发多方关注。
04
院子情节
那为什么泰禾的中国院子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呢?
主要原因可能是“稀缺”。
因为当年黄老板拿地之后10天,国土资源部就下发国土资发[2003]45号《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
再加上0.33的容积率,还有8万平方米的密林生态,和千年文化的京杭大运河,这些自然人文优势共同构成了这个项目的稀缺性。
那么再将这个问题发散一下, 为什么中国人对院子会如此的“情有独钟”呢?
一提到院子,就会让人联想到: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居住智慧和情感寄托。另有数据显示:超过70%的传统中式建筑都包含院子,所以院子和中国人的居住密不可分。
从历史角度来说,院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庭院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
上图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对岗崔遗址发掘中,发现一座标记为F1的院落遗存。
中国自古就有"家庭"的概念,“家庭”一词本身即蕴含“家宅+庭院”的意思。古代的院子是家族聚会、祭祀礼仪的重要场所,是家族伦理的物理载体。
从文化内涵上来说,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院子体现了中国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就拿徽派建筑里的天井来说,它既是采光通风的作用,又是天、地、风、雨、植物等与居住者构成的一个和谐共生体,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 。
有兴趣了解徽派建筑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说,院子是逃离压力、回归宁静的心灵港湾。
在古代,很多士大夫郁郁不得志,或者年老返乡之后,就会择一处风水宝地,建一处带院子的宅院,而苏州的很多著名园林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在院子里 种植花木、堆叠山石、引水造景,将四季风物纳入方寸之间,成为“壶中天地”的微缩宇宙。
而历代文人墨客对院子的歌颂,更是让院子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归宿。
从白居易“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到郑板桥“欲筑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文人们将人生的理想都投射在了庭院上。
中国人对院子的情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到了现代,由于高强度的开发,普通人已经不可能拥有一个院子了,所以第四代住宅这种带空中院子的产品就出现了。
因为以前写的比较多了,我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
中国人对院子的深厚情感,已经根植于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哲学理念与生活实践,成为了一种超越建筑形式的精神归依。
05
结束语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对中国人而言,院子既是地理坐标,更是心灵原乡。它调和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在“围墙之内”构建了一个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温度的平行世界。
从商周庭燎到今日民宿,院子始终承载着“不出户庭而知天下”的东方智慧,成为中华文明“诗意栖居”的终极符号。
所以泰禾院子的走红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人对于院子的情感投射,真情流露罢了!
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所记:“每当月夜,开窗放月,满室清光”——这方寸天地中的一缕风、一隙光,皆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永恒切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