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面又炸开了锅,中介们发布的房源,一个比一个便宜。
新房打折促销,送停车位送装修;二手房价格更是一天一个样,有的降幅达到20%,有的甚至腰斩。
这些消息无时无刻都刺激着买房人,不买吧,担心错过了这波机会,历史像这样一次回撤,可是前所未有。
去下单吧,又担心房价继续降,到时候抄底抄在半山腰,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解套。
而且这种纠结还不止是买房人,实际上连一些银行信贷部的人员也比较纠结,身边一个干信贷十几年的朋友说,最近明显感觉看房的人多了,但是敢取钱买房的人反而变得更谨慎了,专家再次预测中国房价走势,建议提前做好2个准备:
.01
专家又来预测了
关于这次楼市预测,各大佬机构的说法罕见的相似,中信,中信建投、高盛这几家平时各有观点的大机构,这次竟然同时指向了一个方向:止跌回稳就在眼前,但城市分化已成定局。
中信认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2025年底之前可以站稳,而成都、杭州这样的强二线,得熬到2026-2027年,至于三四线城市,拐点还没看到。
中信建投观点差不多,但是他们把时间点卡在了2026年前后。
而高盛则预测,到2025年底之前还要下行20%-25%,熬过2026年,2027年二手房市场就该慢慢爬出谷底了。
而支撑他们得出这些结论的,并不是随口说说的空话,就拿北京来说吧,五环外放开限购才一周时间,有的项目看房量直线上升35%,成交更是翻倍,足以说明,购买力是有的,尤其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反应更明显。
.02
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与三四线郊区楼盘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
北京海淀五环外的改善盘,政策一松绑,很多人抢着进场交钱。惠州的海景房降到十几万也无人问津,当年马云说的房价如葱,在部分区域已经开始显现。
再看看数据方面,全国商品房库存量达到7.5亿平方米,70%都压在三四线,去化周期延长到18个月起,绝大多数都在20个月以上。而一线核心区域的去化周期已经缩短至6-9个月。
尤其是最近,政策分化也愈发明显,比如前两天北京只放开五环外的限购,五环内并没有参与其中;
上海放宽了非户籍门槛,但是并没有取消,而杭州、成都这样的强二线城市已经全面放开。
为什么突然北京会全面放开五环以外的限购?说白了,五环外新房库存占比高达81.4%,库存压力太大,不放也不行。
.03
普通人做好两个准备
政策分化、市场分化,专家们预言的走势越来越接近现实,普通人怎么应对?
建议:
第一,重新理解房子的价值
房子的逻辑变了,之前是资产,如今已经在向住所属性转变,现在的政策方向已经很明确,核心资产金融化,普通住宅民生化,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要买房,就不要天天盯着升值了,以后绝大多数的房子基本上会维持一个稳定趋势,少部分区域的房子还有升值空间,比如北京五环内学区房,上海内环次新房,这些未来都是抗通胀的极品,其他房子基本上就是消耗品了,尤其是那些产业单一,人口外流的三四线,贬值的可能远甚于升值。
第二,楼市的普涨一去不复返,从此得按城市等级做决策
一线、强二线刚需群体,现在上车还能享受不错的价格优惠,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购房逻辑,月供控制在收入的三成,只买现房,尤其是核心区域地铁沿线的次新房。
改善群体瞄准大城市新政策,比如北京公积金新政后,2套额度提高100万,首付统一商城,对于改善群体来说确实利好。
三四线手持多套房,建议优化资产,非核心区、房龄超十年的老房子,早止损早离场。
楼市这盘棋已经下到今天,未来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了,以后判断房子值不值钱,是不是好资产,就看它能不能旺人,上班通勤短,孩子上学近,越住越健康,这种房子以后才是好资产。
而且,政策能够托住市场底,但托不住每个人的选择,不管买房卖房,还是要看清城市分化的现实,接受房子回归居住的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