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成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其诡异的气氛。城头刚换上魏国的旗帜没多久,灭蜀的大功臣钟会,怀里揣着那颗被姜维煽动得滚烫的野心,加上刚吞并、收编的近三十万大军——嚯,这兵力,在当时绝对是超级巨无霸级别的存在了。他以为登高一呼,假借个郭太后的遗诏,就能带着这群虎狼之师掉头去掀翻老上司司马昭的桌子。
![]()
结果呢?嗯,现场那叫一个尴尬冷清。别说魏军将领们把头扭得像拨浪鼓,连他寄予厚望、刚刚“收服”的蜀汉降军主力——姜维那好几万旧部,也集体沉默了。钟会直接懵了,恼羞成怒之下,玩了个最臭的棋:把军官们全关小黑屋,逼签字画押强行上船。唉,强扭的瓜……最后他自己和姜维都被愤怒的反噬撕成了碎片。
魏军不跟钟会混,司马昭看得很透,史书也说了:“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 打完了,只想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谁跟你从平叛功臣秒变反贼玩命?这逻辑很通顺。
![]()
一、蜀军为啥也跟着“躺平”?
但问题来了,钟会是魏臣造反,成败跟刚亡国的蜀军关系不大吧?按说,这正是姜维忽悠他们,借钟会的兵、粮、地盘搞复国的最佳时机啊!复国哎!多大的诱惑!
为啥这帮蜀汉老兵油子,也跟着装聋作哑,最后关头连影子都不见,害得姜维只能带着钟会那点可怜的卫兵死磕,悲壮是悲壮,但真有点……孤家寡人?
![]()
二、根子在“蜀”本身,早烂透了
这事儿吧,真不能怪士兵怂。你得看看当时的“蜀”是个啥状况。一句话:从上到下,骨头缝里都透着累,透着想歇。
姜维是诸葛丞相的铁杆粉丝,北伐狂魔。九伐中原啊同志们!那真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蜀汉那点家底往火坑里推。巴蜀那地方,天府之国是不假,可地盘小、人口少,哪经得起这么个折腾法?连年征战,赋税徭役能把老百姓脊梁骨都压弯了。《华阳国志》里提到蜀地那会儿“民皆菜色”,饿得脸发青,这仗还怎么打?兵源哪来?士气从哪鼓?
![]()
三、费祎的“大实话”:戳破幻想泡泡
其实蜀汉高层里,清醒的人不少。大将军费祎活着的时候,就特实在,一点不整虚的。他就直接泼姜维冷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老兄,醒醒吧!咱连诸葛丞相脚后跟都够不着,丞相那么牛的人都搞不定魏国,咱几个菜啊?老老实实守好家,让老百姓喘口气不行吗?
费祎这话,绝对是当时蜀汉内部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真实想法。仗打疲了,打怕了,打绝望了。每次出征,看着熟悉的同乡袍泽倒下,看着家乡越来越凋敝,图啥呢?就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克复中原”?这饼太大太硬太硌牙,人心早就啃不动了。
![]()
四、最后一根稻草:皇帝都降了!
然后,致命一击来了——成都,皇宫,后主刘禅,投降了!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灵魂暴击。古代王朝打仗,为啥讲究个“名正言顺”?为啥皇帝那么重要?他就是旗帜,是凝聚人心的图腾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皇帝代表国家本身。现在好了,皇帝本人,在首都,在皇宫,公开宣布:不打了,投降了,咱归顺了。
你让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勒紧裤腰带的将士们怎么想?皇帝都认怂了,我们还在坚持什么?为谁而战?意义何在?所有的牺牲瞬间沦为笑话。
这种巨大的心理崩塌,比任何军事失败都可怕。主帅姜维还在剑阁咬牙切齿地想翻盘呢,结果后方主心骨咔嚓一下自己先躺平了。姜维接到消息那一刻,估计气得想吐血三升。他后来搞诈降,煽动钟会,某种程度上是个人意志的绝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叹。但这股气,这股“复国”的意志,根本无法代表他手下那几万身心俱疲、且被皇帝投降令彻底浇灭了战斗意志的士兵们。
![]()
五、钟会?呵呵,非我族类
再说钟会这个人。蜀军将士才刚跟他打完仗呢,血都没干。现在转眼成他“部下”了?可信吗?可靠吗?这家伙还是个出了名的野心家、阴谋家,连提拔重用他的司马昭都敢反,人品信用基本是负资产。跟他混?风险太大了!就算姜维说破大天,什么“借刀杀人”、什么“曲线复国”,底层士兵和军官听着都觉得像天方夜谭。刚打完亡国仗,还没缓过神,又跟着一个不靠谱的叛将去造另一个更厉害的主子的反?这简直是嫌命长。
而且,钟会那会儿干的事也蠢透了。把魏将都关起来?这粗暴的手段不仅激怒了魏军,也让蜀军看在眼里,心更凉了——跟着这么个刻薄寡恩、手段酷烈的老大,能有啥好果子吃?**蜀军将领们更得掂量:就算钟会侥幸成功了,我们这些降将,在他新朝里能排老几?怕是连魏军旧部都不如,用完就得扔吧?风险极高,收益渺茫,傻子才陪你玩命。
![]()
六、现实困境:粮草与家园
还有更现实的考虑。几十万大军(钟会号称二十万以上)挤在刚打完仗、消耗巨大的成都平原。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蜀军士兵也是人,要吃饭。跟着钟会造反,前途未卜,万一粮道被司马昭断了,或者邓艾那些没被完全控制的部队搞点事,大家就得饿肚子打仗。刚亡国,谁不想安安稳稳混口饭吃?谁想再去经历那种朝不保夕的饥饿和死亡?
更深一层,蜀军将士,尤其是那些有家室的,他们的老婆孩子、父母乡亲,现在都在蜀地,处于魏国的实际控制下(虽然名义上是钟会接管了)。跟着姜维和钟会闹腾,万一失败了,司马昭震怒之下,会不会清算?会不会祸及家人?这顾虑太现实也太沉重了。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复国”口号,赌上全家的身家性命?这买卖太不划算。
![]()
七、姜维的理想,士兵的肚子
所以你看,当胡渊带着魏军愤怒地冲进来砍人时,姜维只能悲壮地带着钟会那点可怜的卫队作战。他那些数万的蜀汉旧部呢?早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阴影里了。他们或许内心同情姜维这位执着的老帅,或许也曾有过一丝复国的念想,但最终,身体是诚实的。疲惫的身体,麻木的心灵,对现实的清醒认知(皇帝都降了!),以及对家人安危的担忧,彻底压倒了那份被姜维点燃的、本就脆弱不堪的复国火苗。
这不是简单的忠诚或不忠诚的问题。而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蜀汉士兵和下级军官而言,仗,真的打够了。国,已经亡了。家,得想办法活下去。这就够了。
![]()
姜维的理想主义光芒万丈,令人唏嘘。但他的理想,早已和他的士兵们真实的生活、切实的痛苦脱节了。当他试图最后一次举起复国的旗帜,却发现身后追随的身影寥寥无几。士兵们用沉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不合作”,给这个时代,也给姜维个人的悲剧,写下了一个沉重而现实的注脚。他们累了。他们只想在乱世的夹缝中,喘口气,活下去。历史的车轮碾过,个体的宏大理想,有时候敌不过最卑微也最坚韧的生存欲望。唉,想想也挺…嗯,大概就是这样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