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无意义,就像一张空白的便签,所有注解都是我们自己一笔笔写上去的。
谁都难免遇到拧巴的事——可能是不小心犯了错,也可能是撞上了糟心事,有人会陷进自责里打转,盯着“我怎么这么糟”钻牛角尖,甚至困在沮丧里走不出来。但其实,事情就像多面的水晶,除了贴着“糟糕”的那一面,转个角度,或许就能看见藏着的光。换种眼光看,说不定就能从泥里扒出块垫脚石。
正如《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作者所说:逆境后能否成长,关键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如果你能找出一套方法来诠释逆境对你个人的意义,并从中汲取积极的体验,你就能从中受益。
这让我想起今年上半年与学生的一次对话。我引导对方,让她找到了犯错之后的“养分”,不过是给“犯错”换了个注脚,她就从自责里抽出身了,眼里的光又亮了。
书里还给出了一套从逆境里捞“糖”的法子:
先别跟自己拧着,试着往亮处想;
找个信得过的人聊聊,把堵在心口的话倒出来;
要是有信仰,就去信仰里找个落脚的地方;
或者拿笔写写,把事儿的来龙去脉、心里的翻江倒海都摊在纸上;
最后问自己两句实在的:这事儿为啥会这样?我能从里头捡着什么往前走的招?
这些内容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如果想要通过谈话帮助对方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可以通过一些问题进行引导。比如:你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这件事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从这次经历中,你收获了什么?
其实不只是逆境,生活里那些被叫做“无所事事”的时光,也常被贴错标签。比如,追剧、刷视频、睡个懒觉,在父母或老师眼里,这些常被归成“不务正业”,连带着做这些事的人,也容易偷偷生起内疚:“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可真要细想,哪有那么多“必须有用”的时刻?追剧时跟着角色掉眼泪,说不定是把自己攒了好久的情绪悄悄消解了;刷视频时偶然刷到戳心的话,说不定就往心里种了颗小种子;睡够了懒觉醒来,浑身松快,不也是给身体充了回电?
就像跑长跑,总不能一直绷着往前冲,偶尔慢下来走两步,喘口气,才能接着跑更远。那些被叫做“无用”的时光,或许就是生活给的喘气机会——不是偷懒,是在给接下来的“有用”攒劲儿。
说到底,给事情找意义,不是硬编个理由哄自己,是给心找个往前走的理由。给犯错找意义,是为了别困在“我不行”里,改成“下次我试试这样”;给“闲下来”找意义,是为了别太苛责自己,知道“偶尔松松弦,弦才不会断”。
人生哪有那么多“必须有意义”的事啊,不用急着给每件事定“有用”还是“没用”,怎么舒服、怎么能让自己愿意接着往下过,怎样让你愿意接着往下走,让你觉得“日子这么过也不错”,那就是它最实在的意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