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没病,为什么总说身体不舒服?
这是很多家长共同的疑问。
孩子一上学就说自己头疼,肚子疼,浑身不舒服,但是送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没有什么问题。
孩子不是“装病”,而是太过于焦虑导致的躯体化症状。
![]()
一、家长自述
孩子小雨(化名)原本好好的,突然变得“娇气”了起来。
他小时候身体一直很棒,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性格也比较开朗。
但是初中升高中以后,情况就变了。
一开始,他偶尔会在周一早上说肚子疼,不想去学校。
我们以为是小孩子对上学的抵触,没太在意,就让他多休息一会儿。
但后来他肚子疼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会伴随着恶心、头晕。
我们赶紧带他去医院,挂了消化科、神经内科,做了好多检查……结果指标显示“一切正常”。
医生说,孩子可能有点“神经质”,或者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心里不舒服。
听了医生的话,我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在“装病”。
因为每次问他为什么肚子疼,他都说不清楚,只是说“就是疼”。
![]()
有时候,我们坚持让他去学校,他就会开始哭闹,或者表现得更虚弱,这让我更加生气。
我跟他爸爸吵他,觉得他是在故意跟我们作对,故意逃避责任。
后来孩子就不主动和我们说话了,放学回家就躲在房间里,玩手机,或者睡觉。
我们想跟他聊聊,他总是回答“没什么”,或者干脆不理我们。
他的学习成绩也退步了好多,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二、鱼和海教育专家分析
当青少年反复出现头痛、胃痛、失眠等躯体不适,医学检查却无明确病理原因时,极可能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
这种现象在临床心理学中称为“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
心理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会伴随躯体化症状,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焦虑、亲子冲突环境中的孩子。
![]()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用身体表达痛苦”?
身心一体性: 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当心理压力过大,无法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得到有效释放时,就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传递到身体,引起生理反应。
情绪无法言说: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擅长表达内心,尤其是当父母长期否定他们的感受时(如“你就是懒”“别找借口”),他们会下意识压抑情绪,转而通过身体不适来“求救”。
压力超出承受范围:学业竞争、家庭矛盾、社交困扰等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神经系统会持续紧绷,引发真实的生理疼痛。
潜意识逃避冲突:有些孩子发现,只有“生病”时父母才会关心自己,于是无意识地强化身体症状,以此获得关注。
症状表现分析:
头痛: 常与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对失败的恐惧相关。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管收缩或舒张异常,可能引发疼痛。
腹痛/消化不良: 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对情绪反应极其敏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肠道蠕动、消化液分泌,甚至肠道菌群,导致腹痛、恶心、腹泻或便秘。
疲劳/乏力: 长期精神压力会耗竭身体的能量储备,导致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持续分泌,引起身体的疲惫感。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 焦虑的情绪会激活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使得神经系统处于过度警觉状态,难以放松入睡。
三、如何给孩子支持
1. 建立安全、开放的沟通桥梁
积极倾听与共情
倾听时,放下评判,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用“我听到你……”、“你感到……,对吗?”等方式回应,建立安全感,让孩子愿意倾诉。 避免立即否定或给出解决方案。当孩子说“我肚子疼”,您可以说:“听到你肚子疼,一定很难受吧。能告诉我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疼的吗?”
“我”信息表达,而非“你”信息
用“我”开头表达感受,避免指责,减少孩子的防御心理。 不要说“你总是装病”,而是说“你最近总是肚子疼,我感到很担心,也很着急。”
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
创造一个允许孩子表达愤怒、悲伤、沮丧等情绪的环境,让他们知道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并且可以被接纳。鼓励孩子写日记、画画,或在私密的环境中倾诉,帮助他们“释放”情绪。
![]()
2. 心理疏导:重塑孩子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帮助孩子识别并挑战导致焦虑的非理性思维模式,学习更积极、现实的认知方式。
当孩子出现“我肯定不行”、“我好害怕”等想法时,引导他们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有没有证据支持这个想法?”“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应对吗?”
教孩子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技巧,帮助他们在感到焦虑或不适时,快速平静下来。
3. 合理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压力。
避免因焦虑而对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理解孩子当前所处的困境,给予支持而非施压。
肯定孩子的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如何应对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
4.关于“装病”的误区
躯体化症状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孩子“故意为之”。家长应避免指责,而是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痛苦。
![]()
四、结语
孩子身体不舒服,出现躯体化症状,拒绝上学,可能是用身体表达了自己未曾言说的痛苦。
家长要看到孩子在寻求帮助的信号,需要用智慧和耐心,给孩子温暖和支持,帮助孩子找回内心的力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现在,就是行动的最好时机。
鱼和海教育,愿成为您家庭教育道路上的灯塔,用科学的原理、严谨的方法、专业的支持,帮助您和孩子共同面对挑战,穿越迷雾,走向更健康、更积极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