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研报读后
这是一篇读后感。
最近中信建投发布的这份消费级3D打印报告让AM易道眼前一亮,报告中的一个核心判断特别值得关注: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奇点时刻。
这个判断背后的数据和逻辑链条,确实值得我们深度拆解一番。
先来看报告里几个关键数字:
2025年一季度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22%。
而我们国产3D打印机出口量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182.9万台,同比增长40%,出口额更是暴增77.2%。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正在快速爆发的消费级市场。
从手机价位看技术普及的临界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中提到的价格对比。
其提到的拓竹P1SC定价仅3959元,基本与中端智能手机相当。
提到的创想三维的K2 pro售价6299元,也就是一部高端手机的价格。
当一项新技术的门槛降到智能手机这个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价位时,往往意味着大规模普及的开始。
想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的普及轨迹,都遵循了类似的价格下沉规律。
更关键的是耗材成本的下降。
报告显示,PLA耗材价格从2020年前的3万元/吨降到现在不足2万元/吨。
这种边际成本的大幅下降,为消费级应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海外需求主导,国内市场快速跟进
从市场格局看,报告中提到,消费级3D打印仍是海外需求主导的市场。
2023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机总产量401万台,国内销售量只有157.32万台,大部分出口海外。
从出口分布可以看出,美国占37.2%,德国占19.7%,欧美市场的主导地位明显。
但国内市场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2017年消费级3D打印机均价0.38万元,市场规模3.56亿元;到2022年均价下降到0.22万元,市场规模却增长到29.74亿元。
这种价格下降、规模扩张的趋势,正是技术普及期的典型特征。
其中还有一张图显示了国内应用场景的分布:
消费品占43%,学术/教育占34%,文创应用占13%。
内容生态的繁荣:从零成本获取到AI生成
内容生态的繁荣是这轮爆发的另一个关键推手。
MakerWorld等3D模型社区的丰富内容让消费者能以零成本或极低成本获得创意模型。从艺术、教育、时尚到家用、微缩模型,应用场景的丰富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更重要的是AI技术的加入。2025年7月,拓竹将MakerWorld全面接入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实现0.1毫米级别的高精度建模。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或图片快速生成高品质3D模型,这种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将极大缩短设计建模流程。
潮玩经济的意外助攻
报告中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潮玩经济对3D打印市场教育的推动作用。
以labubu为代表的热门IP出现"一货难求"现象时,消费级3D打印恰好满足了潮玩爱好者低成本获取情绪价值的需求。
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
传统潮玩的稀缺性和高价格创造了需求缺口,而3D打印技术刚好能以极低的成本填补这个缺口。
报告提到,在MakerWorld等3D模型社区,围绕labubu等IP的点击量持续攀升,这种现象级的应用场景加速了市场教育进程。
AM易道独立思考
这份报告内容非常有价值,请有兴趣的读者网上搜索"中信建投: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进入奇点时刻"获取。
读完这份报告,AM易道有几个补充的观点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关于CONTEXT的分类体系问题。众所周知,CONTEXT报告按价格将3D打印机分为工业级、中端、专业级、入门级四档,但AM易道认为这种分类已经不够科学了。
事实上,大量工业领域的验证工作已经开始使用拓竹等厂商的桌面级设备。
我们看到汽车、航空、医疗器械等行业在原型验证阶段越来越多地采用所谓的"消费级"设备。
这说明什么?技术边界正在快速模糊。
我们认为,未来消费级与工业级的分界价格将进一步降低,甚至这个边界可能完全消失。
第二个略微不同观点是关于爆发驱动力的判断。
报告强调潮玩经济和labubu等主流IP的推动作用,但AM易道认为,未来真正的爆发点是创作和IP变现的民主化。
这种民主化是由社交媒体和AI技术共同带来的,而并不是某个主流IP的爆火。
想想看,当每个人都能通过AI工具快速将创意转化为3D模型,当每个创作者都能通过社交平台展示和变现自己的设计时,市场的增长逻辑就完全不同了。
这不是被动消费某个热门IP,而是主动创造和变现个人IP的时代到来。
第三个观点是关于地域市场的分析。
海外和国内的路径不同。
关键在于使用模式的差异:欧美市场缺乏国内这样的大规模"3D打印农场"模式,更多是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工作室或者是满足DIY需求。
而国内很多所谓的消费级应用份额来自于在做3D打印批量化生产,本质上还是传统制造业的分工逻辑。
但这两种趋势正在相互接近。
国外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国内"农场主"的商业模式,而国内的家庭原生DIY保有量也会逐步增加。
所以未来国内市场的增长很可能超过国外。
综合来看,消费级3D打印确实到了关键时点,但爆发点和背后的逻辑可能与研报或者AM易道观点都完全不同。
回看商业史,回想iPhone发布前的2006年,几乎所有分析师都在预测智能手机的爆发点:
有人说是更好的键盘体验,诺基亚推出了侧滑全键盘;
有人说是更强的商务功能,黑莓成了华尔街标配;
还有人说是更好的音乐体验,各种音乐手机层出不穷。
结果呢?真正引爆市场的是一个几乎没人预料到的组合:触摸屏+应用商店。
不是某个单一功能的极致,而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内容生态的建立。
许多事前合理的预测,在iPhone面前最终都成了笑话。
当技术边界模糊、创作门槛降低、商业模式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成刚需同时发生时,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而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价值分配方式的建立。
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星辰大海。
中国增材制造出海专场研讨会扫码免费参加:
寻找AM易道兼职编辑,5年以上3D打印行业经验,不限专业领域,收入模式零活。期待与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创作兴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内容。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投递简历及代表作品。
企业合伙人计划:
读者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读者交流群(备注加群),获取原始信源链接或不便发表内容,并与AM易道同频读者共同探讨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议也读者星标公众号,以便第一时间收到AM易道更新。
免责声明:AM易道与文中提到公司尚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赞助、雇佣等利益关联。AM易道对于研报引用仅为分享观点和辅助阅读使用,无版权所有,如需使用研报内容及图片请自行咨询研发发行方。AM易道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AM易道水印为自动添加,辅助阅读,不代表对该图片拥有版权,如需使用图片,请自行咨询版权相关方。AM易道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AM易道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