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局长写了一篇证监会前处长杨郊红被查的文章。
文章发出后,有人爆料说纪委的同志们从他家里抄出了几亿现金。
局长经过多方深挖,从一个可靠信源处得到证实。
![]()
这个金额太惊人了,局长决定根据最新的内幕把昨天的文章重新写一下。
![]()
先跟大家唠唠这位主角的 “来头”。
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从 1998 年进证监会就扎在发行部,创业板筹建时冲在一线,手里审过的 IPO 项目能装满整个文件柜,是圈里公认的 “技术大拿”。
2014 年证监会改革后,新发行部下设九个处室,杨郊红就是四处的负责人,管的是创业板企业上市的财务审核。
这岗位有多重要?
那是手握企业 “上市生杀大权” 的判官啊。
虽然他说行,不能最终保证你一定上市。
但只要他说不行,那你肯定上不成市。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位高权重、前途远大的实权派官员,却在2016年突然向组织递交了辞职报告。
对外说是要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
你这是蒙鬼呢?
懂行的都清楚,这大概率是要去私募 “发挥余热” 了,毕竟手里有多年的审核经验和人脉资源呢。
可杨郊红偏不按常理出牌,辞职后直接没了踪影,既没听说去哪家机构任职,连亲近的朋友们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直到今年 8 月 15 日,江苏纪委通报出来后,一切才水落石出。
原来这八年他根本不是在家尽孝,而是忙着搞钱、藏钱、销毁证据。
通报里说他搞的是 “逃逸式辞职”,在职时利用审核权力给企业行方便,离职后还借着以前的身份 “突击入股” 原始股,怕被发现就找别人代持股份,把手里的监管权当成了谋私的工具。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纪委工作人员在他家里搜出的现金,堆起来能占满整个客厅角落,足足2、3亿。
2亿元人民币有多少?局长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图,贴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
这些钱哪来的?
官方通报里说的很清楚:
“经查,杨郊红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离职后还利用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认购拟上市公司原始股……以“突击入股”方式认购拟上市公司原始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次通报还牵扯出一家宁波的私募基金。
局长了解到,这家与杨郊红关系较为密切的基金成立于2015年8月,在2016年拿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牌照,实控人的年龄与杨郊红接近,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算起来,和杨郊红也算是 “同门 + 同行” 的双重渊源。
不过,从该机构的公开信息中,看不到杨郊红的痕迹。
相关实控人之前是国内一家头部券商投行部门实质上的一把手。
2015年股灾后,这家头部券商的多位高管、中层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大部分人返回后不得不隐退。
在那次风波中,该头部券商八人执委会中的六人,均以“任期届满”原因离任,由此引发这家头部券商高管的大换血,一个时代落幕。
这家私募基金也吸纳了不少该头部券商的前员工,相当于 “熟人组团” 做事。
如今它管理规模达数十亿元,投资人里既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实控人,也有专业母基金,投的方向集中在医疗健康、科技传媒、先进环保这些热门领域,成立至今已投了 30 多个项目,主要涵盖成长期及部分早期项目,投资的好些项目都赚了大钱。
更让人震惊的是杨郊红这事儿还不是个案!
当年证监会发行部的 “九大处长” 里,已经有好几个出了事。
![]()
说到底,原始股本身是正常的投资机会,没问题;监管权力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也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把权力当成谋私工具,用违规手段捞取原始股利益的人。
普通人在资本市场投资都要守规矩,手握审批权的人更该守住底线。
杨郊红藏了 8 年,最后还是被揪出来。
这些搞违规操作的人,不管藏得多深、伪装得多好,早晚都要为自己的贪心付出代价。
毕竟做人做事都得讲规矩,权力是用来维护公平的,不是用来捞好处的。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再隐蔽的违法行为,也终会被揭穿!
关注【资本董事局】,带你深挖更多内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