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毕加索的全名为:巴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路易斯·毕加索。
如果你能一口气念完,说明你语速很快
他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他让世界大吃一惊,不仅把世界翻了个身,而且,还赋予了它新的眼睛。他就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提到毕加索(闭家锁),可能还有人会想到“居里夫人”,因为,这分明就是宅男宅女的代名词啊(滑稽)。
当然,对于大多数看官而言,这位艺术大师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其异于常人的创作思维。比如毕加索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之一,《格尔尼卡》,乍一看,会让你觉得这就是一堆混乱的涂鸦。
没错,这幅画所描绘的,就是一种【混乱】!
这幅画创作于1937年,那一年的4月26日,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被德国空军夷为平地,无数平民百姓或死或伤。义愤填膺的毕加索,以此事件创作了一幅装饰壁画,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中展出,用来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和对死伤者的哀悼。
那残缺的肢体、扭曲的面庞,用黑、白、灰三色不断重叠,阴郁且悲凉的气氛,以这样一种又有写实又有象征的手法展现出来。
上位圣痕所致敬的,就是这幅画。而你将满星圣痕背景放大后,就能看到暗藏的《格尔尼卡》。
同时,这个短发萝莉手中拿着的面具,和满星背景的女性头像,所象征的,则应该是毕加索代表的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画作通常不会遵循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而是将背景与画面穿插,用二维空间的画作特色来表现三维空间的“错觉”,简单来说,我所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4个字,解构、重构。
当然,如果深究起来,立体主义的概念,恐怕是每个观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说看不懂,只是乱涂鸦;有人觉得这种设计感超越时代,常看常新——谁知道呢?
总之,如果你能创作出与这个时代“不怎么兼容”的作品,同时还有一大群金主热捧,想不红都难。
毕加索就是其中颇为出名的例子——事实上,毕加索最早期的画风可不是这样的。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小有名望的家族,老爹是画家,也是马拉加美术馆馆长。单就这一点,我想毕加索的起点就要比很多人高出不止一个台阶——何况人家还十分努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据说毕加索很早就展现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11岁时的素描作品就已堪称“人体打印机”,16岁开始参加美展,并考取当时一流的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
成名后的毕加索曾说过“我13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画了一辈子才画得像个孩子”,其实,并不过分。
毕加索的画作风格其实比较多变,曾有什么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等,自1905 年开始,他的画风几乎每年都在变,从表面上看有向古典艺术回归的趋势,但从色彩、构图、造型上的尝试看,已经在为他后来的重大突破做足了各种铺垫。
所有的转折和突破,都发端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这也是立体主义起步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5位从事特殊服务的巴塞罗那女子,她们搔首弄姿,摆出招摇和引诱的姿态,然而,身躯却因过于放纵性欲染上的疾病,呈现出憔悴的病态。毕加索就是想用这一种扭曲而震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来表达内心情感。
诚然,迫于生计的选择,让人只能一声长叹。
也无怪于茨威格曾对女性的命运有过这样的感慨——“她那个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然,毕加索的作品也不总是像《格尔尼卡》、《和平鸽》、《亚威农少女》等一样表现出对现实的怜悯。
有关“情与爱”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毕加索在1932年创作的《梦》,这幅作品也出现在圣痕原画上。
《梦》这幅油画,是多情的毕加索为了纪念一段感情所作。1927年初,时年47岁的已婚男士毕加索,邂逅了时年17岁的金发少女德丽莎,很快,德丽莎便成了毕加索绘画和雕的模特。毕加索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与德丽莎的相遇才是他生命的真正开始”,考虑到两者相差30岁,这段情史可真是“老牛吃嫩草”。
另外,考虑到毕加索爱玩神秘的习惯,姑娘的右手故意画成了6个指头,你可以猜猜这“6”暗示了什么?
圣痕原画中,毕加索左手的素描形象,应该是暗指他的自画像或是素描,相信各位也见识了他的绘画基本有多强,而自画像嘛,则是各种风格都有。
下面的自画像作于1900 年,毕加索18 岁时冷不丁看有点强尼德普的味道~
其实毕加索和6个情人(也有一种说法是7个情人)的故事也很值得一说。
因为在他死后,真有曾经的爱人为这个老爷子殉情!
注意!为何《梦》中的女孩,在毕加索手中宛如一个“提线木偶”?考虑到毕加索的“浪漫情史”,可以不夸张的讲,他曾真的“把女孩子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位老爷子死于1973年4月8日,活了92岁,一辈子虽然只有2位妻子,各色情人却遍地开花,包括但不限于看戏认识的演员、崇拜他的年轻画家、合作过的模特等,她们的统一特点就是:年轻、漂亮!
光是在被众人所知的毕加索的情人就有6个或7个,那些与毕加索一夜风流或几夜风流的女人有多少,就更不知道了。有人说,毕加索是通过与女性的各种接触来获取创作灵感,所以他必须不断喜新厌旧。
但是,恋爱的确会让一个木讷的人成为诗人,毕竟爱情这种“不可摹状”的东西会影响人体激素分泌。值得一说的是,佛教中也有通过“男女双修”来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如果你去博物馆,就能看到不少男女面对面的鎏金佛像,但由于大家都知道的缘故,这里就不能展开了。
他“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传奇,足够风流,也足够狗血。简单来说,毕加索就是以已婚男人的身份,不遗余力地去撩各种纯情美少女,甚至对姑娘还未腻味前,就已经开始去找下一个目标,情人间的争风吃醋常常上演。
同时,毕加索似乎是“辣手摧花”的高手,这些女性结局都挺悲惨:有的穷困潦倒;有的孤独终老;有的看破红尘、皈依宗教;有的不堪痛苦,无奈自杀;有的则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孩子。
从毕加索的传记中,我们可以认为,这位艺术大佬,似乎从来没有负过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也从未尽过一个丈夫对妻子应有的忠诚义务。
这就是毕加索真实而残忍的另一面。
二十世纪20年代,毕加索和时尚女皇香奈儿曾有合作,前者对香奈儿女士在设计上确有不少启发,据说毕加索曾追求过香奈儿女士,但我想,那位阅历丰富、洞悉名利场规则的COCO女士,应该早就闻出了毕加索身上散发着的“老流氓”味道,毕加索可拿她没办法。
香奈儿女士一生也是个传奇,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她也乐得享受这种众星捧月,或许她也明白,“终生未婚”注定会成就事业,但代价就是孤独终老。或许是限于时代,香奈儿毕竟不能像毕加索那样游离于声色犬马中,她名贵的就像古董花瓶,珍贵易碎,最好只能远远观赏。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下位圣痕,毕加索头上的【King】,就比较好理解了。
一方面,毕加索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卓越的,他一生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是少数能在生前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入卢浮宫,“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称得上是“艺术史上罕见的王者”。
另一方面,从世俗角度看,毕加索一生都在“沾花惹草”、“始乱终弃”,而且能玩出常人只能仰望的黄金级别,也只能送他“王者”的称号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毕加索以前和父亲一个姓,后来随母亲姓,并改名为Picasso,原因之一,就是西班牙语中的斗牛士叫“Picar”,两者很相似。而且,1960年,毕加索还创作了系列版画——《斗牛》!
这些《斗牛》作品,只有黑白两色,颇有我国“水墨画”的写意感。下位圣痕致敬的就是这个系列。但原画衣服上的几个字母是什么寓意,我就不太明白了。
回望艺术史,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天才给我们留下人类的奇迹,也会留下令人唏嘘的故事。艺术作品有精美和粗糙,同时,创造者们的私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
关于毕加索,我真的不好做太多的评价,还是留给屏幕前的你吧!
这里只能简单说点想法:一个人的成就和私生活的“浪荡”一定要挂钩么?说实话,我是越发觉得,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人和他的成就,明星之所以闪耀,是因为他们打造了一种根本不真实的【完美】,反观这些艺术家和后续要聊到的科学家,他们倒是演绎了一种不完美的【真实】。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也永远不会纯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和弱点,古书上早就写明了——伪君子可比真小人可恶多了。
当然,想活的洒脱从来都不容易,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自由都要同时满足。很多时候,自由并不是让你可以选择什么,而是允许你不选择什么。
但愿你能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感谢您愿意看完我创作的内容,期待您的关注,祝好!
如果本期内容让你有所收获,
不妨点个关注,
您的小小支持,能帮助我更从容地持续创作优质内容!
如果觉得还不够过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