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圈有个大新闻——“仅退款”全面取消了!各大平台都不主动介入这事儿了。这背后藏着个叫刘晓平的普通人,从淮安小商家逆袭成“反仅退款第一人”,连国务院都三次请他去北京开会,这故事听着就带劲!
两年前,刘晓平还只是江苏淮安一个被“仅退款”折腾得头疼的小老板。那会儿“白嫖党”太多,东西发出去,对方一句“不满意”就能仅退款不退货,他实在扛不住了,干脆开着车跑几百公里,直播追讨公道。他摸透了平台规则漏洞,也懂点法律,就这么跟大平台硬刚上了。
后来他拍了条反对仅退款的视频,没成想意外火了。虽然视频总被投诉下架,但越来越多商家找到了组织,几十个500人的商家群,天天都有找他求助的。有媒体第一次见他时,他刚出完车祸,又瘦又黑,在饭店里踩着啤酒箱跟人聊事儿,喝半瓶酒脸就红到脖子根,手机消息响得没停过。
谁能想到两年后再见,他完全变了样——说话声音大了,一开口就有演讲那股劲儿,记者想问啥,他立马就能get到。这都是频繁接受采访练出来的,活脱脱一个电商行业“专家”。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不再是光靠自己硬刚的民间反抗者,还成了官方认可的调研帮手,三次被请去北京,参加国务院、商务部的座谈会。每次去,他都带着600多页的材料,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个电商品类的仅退款乱象,全是商家们的真实遭遇,这材料一拿出来,就是商家群体最实在的发声工具。
去年8月有场国务院闭门会,某多多、某音这些大平台的代表,跟刘晓平这些商家代表、还有消费者代表吵得挺凶。平台说“仅退款”是学某马逊,能保障买生鲜的权益,还能逼着商家提升品质。刘晓平当场就反驳:“这规则早变味儿了!”他翻出材料里某马逊2023年收紧规则的例子,600多页的案例在会场传着看,连消费者代表都点头:“仅退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罚的是卖假货的商家!”
三个月后在政协礼堂的商务部会议更关键。有个平台没参会,主持会议的官员直接说“有他没他照样开席”,这话听得人解气!会上还爆出个数据,把刘晓平都惊着了:仅退款平均要吞掉商家13%-15%的利润!有个平台也说实话了:“这就是不正当竞争,我们是被逼着跟进的。”
那次开会,他还带了件99块的“羽绒服”——里面塞的根本不是羽绒,是PP拉丝。这件样品后来被央视记者拿去报道了,成了电商低价内卷的铁证。刘晓平说:“为了应付平台的比价系统,有的企业用飞丝代替羽绒,不想造假的商家,只能被逼着退出。业内都知道99块买不到真羽绒,可消费者还以为是制造业进步了呢!”这话直接戳中了行业的痛点。
到了2024年底,国务院专家组委托他在淮安组织商家做调研,那份要提交给两会的报告,让他隐约感觉到政策要变了。果然,2025年两会明确说要规范平台滥用仅退款、低价内卷的行为。
这事儿看着风光,背后全是商家的眼泪。有个服装企业倒闭的时候,300万货值的库存,最后就卖了15万,老板苦笑着说:“赚的钱全堆成货了。”刘晓平之前搞了个商家互助会,本来想做纯公益,可后来发现成员积极性不够,就改成了合伙人制——交300块会费,能享受免费追款服务,不是会员的话,就得报销他跑维权的差旅费。
可现实总让人无奈。有商家听完规则,都找好合伙人了,转头就把车票退了,为啥?算完账觉得还是交会费更划算。走法律途径也难,山东有个商家,打官司赢了才赔150块,连调档费都不够。最后互助会只能盯着那些调包、退空瓶的诈骗行为,靠报警施压,帮商家把损失追回来。
现在刘晓平40岁了,跑到广州学起了短视频带货。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的压力让他不得不为了生计奔波。之前他还被平台起诉,要赔240万,最后靠粉丝打赏和借钱,才凑够17.2万赔偿金。他还记得有个平台员工跟他说的话:“领导说搞满50减32的活动,商家只能卖盗版,还美其名曰‘给山区孩子知识普惠’。”
别看他现在懂变通,知道“该闭嘴的时候装糊涂”,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点燃的这把火有多重要。如今“仅退款”成了过去式,刘晓平的故事还没结束。这哪儿是一个小商家的抗争啊,分明是中国电商生态慢慢变好的缩影——不管多大的平台,也得守规矩,商家的权益,终于有人替他们撑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