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隆二年(961年)8月22日,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此举在两宋300多年的统治期间成功地防止了军变。
但是某些举措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杯酒释兵权
事件背景
赵匡胤自黄袍加身的陈桥驿兵变篡取后周江山之后,为了权利的平衡过渡,对后周的旧臣是一个不杀,全部予以提拔重用。
赵匡胤
大宋帝国建立刚过百天,原后周的两员重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就因拒受新朝统御,相继在潞州(今山西长治)、扬州起兵叛乱。两场战事的规模虽然都不算很大,但也一直到这一年的年末才得以平息。
由此赵匡胤非常的忧虑,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他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二:
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不再出现;
二是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事件过程
建隆元年末(960年),在赵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他召见丞相赵普问:“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回答:“陛下讲了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乱,非别的原因,就是藩镇的权力太大,君弱而臣强罢了。今日如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锐的军队没收,这样天下就会安定了。”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毕阮:《续资治通鉴》卷二
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了,并逐步付诸实施。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赵匡胤吸取了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加强中央集权。起初,赵匡胤以为石守信等人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而赵普数次进言,担心石守信等人的部下贪图富贵,提醒赵匡胤,记住陈桥兵变的历史,一定要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赵匡胤不久后就采取措施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赵匡胤蹴鞠像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及罗彦瓌一众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赵匡胤对军将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我终日没有好好睡过。”众将问及原因,赵匡胤回答:“这也不难明白。试问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当呢?”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太祖忽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皆问何故。太祖曰:“是不难知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笨到没有想过这事情,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赵匡胤借机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下田地和宅第,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女,欢乐以安享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十日,石守信等人上表请求解除兵权。
守信等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陞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太祖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等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遂皆称疾请罢。太祖许之,慰抚赐赍甚厚。
赵匡胤同意,下令罢去禁军职务,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北宋军队服饰图
事件的结果
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赵匡胤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于是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皇权对军队控制加强。
赵匡胤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赵匡胤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没有任何实权。另一方面,赵匡胤又派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但也有人认为赵匡胤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但也正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造成了两宋文贵武轻的局面。北宋时,曾讨伐西夏、广西侬智高,骁勇善战,立下不少赫赫战功,官至枢密使的狄青,就曾被文人当面羞辱。要知道枢密使是是宋朝掌管军事大权的最高官员,负责草拟军令、调动军队、管理军政事务。约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安全顾问”或“国防部长”。
宋人笔记载,狄青调任定州路总管时,旧部焦用押兵路过,狄青留其叙旧。焦用手下的士兵借机向韩琦状告焦用“请给不整”,韩琦便下令斩杀焦用。狄青为焦用求情道:“焦用有军功,好儿。”韩琦嗤之以鼻,答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当着狄青的面杀了焦用。
青旧部曲焦用押兵过定州,青留用饮酒,而卒徒因诉请给不整,魏公命擒焦用,欲诛之。青闻而趋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于子阶之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白:“总管立久。”青乃敢退,盖惧并诛也。
王铚《默记》
编辑 | 卧阑听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