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上美术课,我妈给我买了盒水彩笔,给画的人物涂头发时,我发现,黑色的彩笔画下去,把纸翻过来,是一种墨绿色。我问我妈,“你是不是买到歪货了”。
长大后看过一部电影,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面有个片段是年轻的维梅尔问葛丽叶云里有什么颜色,她说:“不是白色,是黄色、蓝色与灰色……云里面有各种颜色。”
小时候的我们无法读懂“朝如青丝暮成雪”,自然便认为黑色和绿色没有关系,而年轻的葛丽叶瞧见天空的斑斓时,一定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传说里,有位宋朝皇帝曾也梦到过一种天空的颜色,叫“雨过天青云破处”。
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大抵从未有一种颜色,像它这般悠久纯澈、内敛深邃、意涵广博,而它,便是中国传统五色之首——青。
三年前,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中,我们就曾从瓷器中窥见古人对青的迷恋。
而这一次,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新展「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则以国内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美青色系文物,将古人对青的痴迷落入更加细节的日常。
五色之首
青竟也可以五彩斑斓?
既然要逛一场青色系展,我们或许应该先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何为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代语言系统中,我们形容颜色时似乎很少用“青”,它的出现往往和自然相关,“青菜”“青草”“青山绿水”,在某种更加狭义概念里,它甚至约等于绿。
![]()
然而,古人可不这么认为。金沙此次新展以五色为序,为青正名。
刚进展厅,就被一片“青绿山水”吸引,它身后,便是呈现传统“五正色”——青、赤、黄、白、黑的文物CP,分别是代表青的龙形玉佩,代表赤的云龙雕漆圆盒,代表黄的光绪款黄釉瓷盖罐,代表白的白玉八出戟长方炉,以及代表黑的紫檀木嵌金银丝彝器。
![]()
让小都意外的是,一直觉得很低调的青,竟然是“五正色”之首,东汉刘熙《释名》载:“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
可见,古人对这种色彩最初的理解便带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青,也并非单一指绿色,而是涵盖绿、蓝、缥、碧、苍等由浅入深的宽广色阶。
听起来有点抽象是不是?为此,小都也查了些资料,优秀的网友们表示,如果想简单这题理解的话,可以找张环形色谱图做对照,占据半圈的冷色系,都是青可以触及的范围。
不过,这部分工作金沙也为大家做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序厅灯箱处多停留一会儿,这里非常直观地用光展现了青带来的视觉体验。
![]()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
撞脸石家河的玉人像?
有了对青的基本认知,接下来就步入正厅探“青”吧。
第一波映入眼帘的青色系文物是青玉,在古代,玉不仅用作祭祀,也是装点美好生活的器物,寓意清正、高雅的青玉,更是君子品德的象征。
不过,虽在讲玉,展柜里的第一个宝贝竟然是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人头像,只见它的表面附着着一层均匀细腻的青绿色铜锈。
![]()
而在它的旁边则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玉人像和玉鹰,虽来自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但当轻柔的灯光打在其上,依然能感受到它们的润泽。
![]()
那么,它们怎么就和青铜人头像做起了“邻居”?
原来,它们来自大名鼎鼎的石家河遗址。仔细观察,玉人像棱鼻阔口、梭形斜目,虽然和旁边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在尺寸和材质上都相差甚远,但完全不影响它们撞脸。
![]()
![]()
掐指一算,它比青铜人像在年代上早了几百年,而的确也有研究表明,石家河玉文化对三星堆文化产生过一定影响。
顺着这抹不可思议的青继续往前,则又能看见各式各样的礼制用玉:玉环、玉瑗、玉玦、玉璧、玉璋、玉钺……其中,金沙馆藏的十节玉琮尤其值得一看,温润的青绿色搭配神秘的人面纹,让路过的观众都忍不住赞叹。
![]()
![]()
![]()
![]()
![]()
![]()
![]()
这件玉覆面也是此次的明星展品,它也被称之为幎目,属于葬玉的一种,即用各种玉饰片做成人的面部五官,并以丝物连缀成整体覆于逝者面部。
此次展出的玉覆面源自西周,非常精美,展览用专门的展具还原了它本身的面貌,每一块玉片都被安放在恰到好处的卡槽里,视觉冲击感拉满。
![]()
![]()
而在它的旁边,还有几套来自战国的葬玉,玉握、玉组佩等,它们一方面显示了逝者的身份,一方面也足以说明古人对玉爱得深沉。
![]()
![]()
当然,除了像祭祀、丧葬这样的大场面,青玉的润泽同样也流淌在具有生活气息的小日子里。
比如,这一组装饰玉就各有各的精彩和可爱,金沙在展出它们时也特地考量了年份上的跨度,从商到西周,春秋到战国,宋元到明清都有展示。
![]()
![]()
![]()
小都尤其喜欢这件清代的青白玉乾隆御制诗瓜瓣杯,这水头,任谁看了都想驻足,不过,看到这里也不妨蹲下来仔细瞧瞧杯壁,上面可有乾隆皇帝题诗哦。
![]()
![]()
比手掌还大的翡翠插屏
与穿越3000年的绿松石
说到青色的玉,翡翠必须拥有姓名。比较特殊的是,它虽是玉石的一种,却是舶来品。在明晚期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明亮之绿迅速俘获了贵族阶层。
来,瞧瞧这些翡翠簪、翠玉手镯、翠玉扳指、翠玉烟嘴……大概不需要言语,也能明白这种宝石在中国为什么一出道便成巅峰。
![]()
![]()
![]()
这件来自四川博物院的翡翠龙纹带钩不仅拥有独特的碧绿,方寸之间镂雕的一龙一螭实则暗藏“苍龙教子”的典故,寓意望子成龙、吉祥美好。
![]()
而它旁边的御制诗翡翠福禄寿图插屏,雕琢着山石、云朵、瀑布、流水和松鼠,三位老寿星手中各执灵芝、如意和桃实。
翡翠整体呈长方形,个头大过手掌,颜色鲜艳、色泽均匀,在灯光的照耀下,仿佛能泛出水光,看得人心潮澎湃,不愧为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宫廷宝贝。
![]()
人来人往的展厅之中,这里也是超级圈粉的打卡点,展柜背后的深渊镜能拍出纵深感,它的灵感实际来自于长沙市博物馆所藏的荷花纹翠玉佩。
![]()
![]()
除了青玉、翡翠,展览还展出了丰富的绿松石和青金石制品,它们泛着与玉石不同的光泽,但依然是属于青的纯粹。
金沙的这颗绿松石珠在一众整体偏小的绿松石制品中,算是个大个头,它来自晚商至西周,相比于后期经过打磨的同类,看起来有些钝钝的,但散发着一种远古时代的幽绿。
![]()
首都博物馆这件松石玛瑙串饰展示了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的时尚审美,深浅不一的松石缀在一起,竟有了种渐变绿的效果,搭配点缀其间的红色玛瑙,很难想象当时的管钻、打孔工艺已经如此成熟。
![]()
如果你热爱绿松石制品,那一定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的夏代嵌绿松石铜牌饰有所耳闻,此次展览也来了一件铜与绿松石的搭配。
喏,就是这件镶嵌绿松石菱纹铜剑,柄与剑的连接处透出的那抹绿,便是绿松石。
![]()
![]()
除了绿松石,展览当中的青金石制品也值得一看,不同于绿松石的绿,青金石的颜色更加趋向于深蓝,带着神秘感的群青便由其淬炼而来。
故宫博物院藏的青金石炉、瓶、盒三事、青金石龙纽“重华宫”印等都泛着其独特的深邃明净。
![]()
![]()
秘色瓷、梅子青、影青
都不是省油的灯
说到青,怎么又少得了传说中承载宋徽宗梦中天青的瓷器。
逛到这里,大概许多观众,都和小都一样充满疑惑,明明说好的青瓷,怎么刚上来的几件宝贝都更像土黄色?
![]()
比如这件东晋越窑青瓷鸡首壶,可不就是妥妥的土黄吗?这就不得不提到人工淬炼与自然生成的区别,矿石之青,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而瓷器之青,则与漫长的工艺发展息息相关。
青瓷始见于商周时期,显然,早期青瓷由于原料粉碎、胎釉配制工艺及窑炉结构的不成熟,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还不够精准,所以看起来有些偏黄偏灰,但它们依然是当时的精品,展示了各大名窑的特色。
刚刚说到的鸡首壶就是越窑的典型,鸡与“吉”谐音,显示了古人在玩谐音梗上的功力对吉祥平安的追求。而再到唐代,工艺日渐成熟,南北两地也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
![]()
这件邛窑绿釉省油灯是蜀地瓷器的代表性发明,省油的效用在当时圈粉了一大波挑灯夜读的文人墨客,比如陆游就曾为之打call:“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再看它的釉色,呈淡雅绿,肉眼可见的细腻均匀。
![]()
如果将省油灯比作实用主义,那长沙窑“人生一世”题记瓷壶则是一位妥妥的浪漫文艺派,产自这里的青瓷常常附着讲述人生哲理、民间习俗的诗文。
![]()
此外,在这一部分还能看见难得一见的五代越窑秘色瓷。
喏,就是这件越窑秘色瓷花口碗。作为越窑的最高成就,与之相见时,方知何为陆龟蒙所谓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种在当时专供皇室之用的青瓷,釉色青碧、晶莹润泽,仔细观察,发现它的色泽与前面展厅的青玉竟然有种相似之处,有了如冰似玉的质感。
![]()
到了宋代,青瓷迎来了属于它的巅峰时刻,汝窑的天青釉、龙泉窑的梅子青釉、景德镇的影青釉都是当时的时尚icon。
这件三足鬲式瓷炉就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的代表作,我们之前在讲青铜器时有提到,鬲通常是以三袋足为构型的炊具,而这件瓷器显然借鉴了这种器型,而它特有的梅子青釉,颜色如碧玉,质地柔和,且有特殊的冰裂纹。
![]()
![]()
![]()
而这件老远就吸引小都目光的青白釉注子温碗则是景德镇窑的代表作。不同于我们在前面看见的任何青瓷,它的色泽白种带青,青中有白,瓷胎极薄,光照之下晶莹剔透,所以又被称为影青。
![]()
除了出挑的颜色,它由注子和七瓣仰莲温碗构成的独特造型也极具审美,想想在天凉之时,用它温一壶酒,是多么具有松弛感。
![]()
让我看看
是谁在用青花瓷煮火锅
当青瓷发展到一定程度,一种于素白瓷胎上绘制蓝色花纹的瓷器逐渐盛行。它于唐代萌芽,宋代偶现,元代趋于成熟,明清达到顶峰。
![]()
而它,便是泛着宝石蓝般深邃饱和的青花瓷。
元青花在技艺上取得了突破,尤其是“苏麻离青”钴料的使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浓艳深沉,蓝中泛紫,积料处会有斑点,造型和纹饰上则更加古朴。
![]()
到了明清时期,钴料更加多元化,青花瓷的颜色在层次上更加丰富,纹饰图案取材上也日趋广泛。
这组并置在一起的元代玉壶春瓶与清乾隆款青花蒜头尊便体现了其区别,前者描绘云龙戏珠图案,青料发色较暗,后者满饰番莲纹,色泽更加明艳。
![]()
![]()
有趣的是,当仔细观察这些青蓝色图案,也能发现不少东西,比如对比元代的玉壶春瓶上龙纹与雍正款青花海水龙凤捧盒,就看到龙的形象从三爪到五爪的演变。
![]()
![]()
此外,此部分还展出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乖乖”青花瓷。比如这副青花象棋子,如果不是文物标签,不少观众都会以为谁将啤酒瓶盖忘这里了。
![]()
还有这件青花苍鹰花石图泡菜坛与青花山水图带盖火锅,真的很四川!不过,用青花瓷煮火锅会是什么味道呢?肚子饿了。
![]()
![]()
![]()
当然了,除了矿石、瓷器,展厅里还展出了青色系的织物和青绿山水画,都非常值得一看。
比如这组沈宗骞设色山水图册页,一图一题,堪称“以画释论”的典范,而它在设色上的清丽淡雅则展现了青在山水画上的流淌。
![]()
此外,展览中还有很多小细节值得注意,比如点缀在展览中的青色系古诗,可以用手触摸的矿石,矿石旁边还加入了盲文,以及中小学生手工制作的青色系衣服、银丝画等。
![]()
它们与那些千百年来的传承一起,共同构成了从未停更的青色之美。
展览信息
![]()
![]()
《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
07/16-10/08
![]()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众号
YOU成都粉丝福利
你了解古人尚青文化吗?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将有机会获得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的
《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邀请函1张(一函可供3人共同观展)
我们将在留言区抽取5名幸运鹅
每位赠送1张邀请函
福利公布时间
2025年8月28日
编辑丨牙尖儿
图源丨牙尖儿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