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卧室里,羽绒枕、记忆棉枕早已成为标配,柔软的触感让人瞬间放松。但回溯古代,人们的床头却常见棱角分明的硬枕头——陶瓷的冰凉、玉石的温润、竹木的质朴,这些坚硬的物件陪伴了古人千年睡眠。
![]()
普通百姓家多用水竹、藤条或木头制作枕头,将竹子剖成薄片打磨光滑,或用藤条编织成镂空样式,成本低廉又方便制作。这类枕头往往带着天然的纹理,睡觉时能闻到淡淡的草木清香。小康家庭则偏爱陶瓷枕,宋代窑厂专门烧制各式瓷枕,有的印着花鸟纹样,有的刻着简单诗句,既实用又能点缀卧室。富贵人家的选择更为讲究,玉石枕、翡翠枕是身份的象征,冰凉的触感搭配精致的雕工,甚至会在枕芯处预留小槽存放香料,睡觉时香气缓缓渗出。宫廷里的硬枕头则更奢华,明清皇帝使用的玉枕常镶嵌宝石,枕头侧面还会雕刻吉祥图案,将实用功能与等级标识完美结合。
古人无论男女都留长发,男子束发戴冠,女子盘发插簪,睡觉时若用软枕,容易压乱发型。硬枕头的平整表面能减少对头发的挤压,晨起梳理时更省时省力。尤其对文人学子和官员而言,清晨需快速整理仪容见人,硬枕头成了保持发型的“神器”。古代没有空调,夏季酷暑难耐,硬枕头的导热性远胜棉枕。陶瓷、玉石等材质能快速吸收热量,让人在闷热的夜晚获得一丝清凉。元代《农桑辑要》里记载,农户会在竹枕里加入薄荷,睡觉时凉意与香气交织,既解暑又助眠。
![]()
健康观念也影响着枕头的硬度选择。中医理论认为“枕头硬则血脉通”,合适的硬度能支撑颈椎,避免颈部肌肉松弛变形。古人提倡“高枕无忧”,这里的“高”并非指高度,而是强调枕头需有足够的支撑力。
在重视礼仪的古代社会,枕头的样式与摆放都有讲究。宾客来访时,主人会在客房铺设整洁的硬枕头,其材质和工艺直接反映家庭品味。文人常将名言警句刻在木枕上,睡觉时抬头可见,时刻提醒自己修身治学。陶瓷枕上的图案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宋代瓷枕上常见婴戏图、山水纹,既装饰枕头,又传递着多子多福、寄情山水的美好愿望。甚至在婚俗中,硬枕头也扮演重要角色,新婚夫妇使用的瓷枕常刻有鸳鸯图案,象征夫妻和睦。
![]()
随着时代变迁,软枕逐渐取代硬枕头成为主流,但古人对硬枕头的偏爱并非固执守旧。偶尔回望那些陪伴古人安睡的硬枕头,或许能更理解,每一种生活选择的背后,都藏着特定时代的生活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