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来上海工作要不要审批,这样的审批可行吗?”,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的主题,结果有个老乡跟帖来了一句:“这个要去问你们上海的市委书记了啊!”
找书记?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实话,这话听着有点阴阳怪气。他的语气里带着七分无奈,三分讽刺。无奈的是,他可能觉得这种大事是“上面”定的,普通人说不上话。讽刺的是,他把决策权直接“甩”给了市委书记,仿佛这是个人能决定的事。
我猜他的心态大概是这样的:要么觉得“上海排外”,政策都是领导定的,普通市民没发言权;要么就是带点情绪,觉得上海门槛高,外地人来了受限制。但问题是——市委书记真能一个人拍板这种事?市委书记能一个人决定这种事吗? 城市管理又不是“一言堂”,这么想也太简单了吧!
他说得对吗?当然不对!上海是人民的城市,不是市委书记的“一言堂”。城市政策涉及千万人的生计,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决定?真要搞审批制,那得经过调研、听证、人大讨论,市民的意见才是关键。他这句话,要么是故意带节奏,要么就是完全不懂城市治理的逻辑。
我反对这种“领导说了算”的论调。上海能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靠的是开放和包容。外地人来工作,要不要设门槛?当然要听上海市民的声音——比如住房、交通、就业压力是不是扛得住?因为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不都一直说上海是人民的城市么?规则应该是公平的,而不是“谁说了算”的问题。但最终,规则应该是公平透明的,而不是“谁权力大谁说了算”。
这其实是人们对“城市公平”的焦虑。外地人怕被排斥,本地人怕资源被挤占。但解决矛盾的办法,绝不是甩锅给领导,而是大家理性讨论,找到平衡点。
别动不动就“找市委书记”——城市是大家的,政策是集体的智慧。市委书记是管理者,但不是“拍板侠”。
上海需要的不是审批门槛,而是更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不是封闭排斥,而是有序开放的包容姿态。政策的制定,不会只听市委书记的,也不会全听市民的,而是要听城市发展规律的——让需要的人进来,让优秀的人留下,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实现梦想。
这才是现代城市治理应有的样子。
猜猜看,对想要到上海来工作的外地人审批,会有多少上海人同意?对祸害上海的违法乱纪的外地人实施强制遣返,会有多少上海人同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