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城派潭镇车洞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丽华的名字,早已和村庄发展紧密相连。2011年,30岁的她放弃新塘的工作,回到丈夫的家乡车洞村,一头扎进基层服务的琐碎与忙碌中。14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村情,用行动回应期盼,以“巾帼头雁”的担当,带领车洞村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
把民生小事
办进群众心坎里
![]()
“2011年3月,我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回村。”徐丽华至今记得那个日子,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车洞村,不是为了财富或权力,而是想“用全部热情与青春,为乡村做点实在事”。
2024年,她协调资金修复安装了40多盏路灯,原本昏暗的村道亮了起来,村民夜晚出行再也不用摸黑。推动全村水改工程,统一接入市政水,拧开龙头就能喝上安全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生活改善。
![]()
成绩的背后,是不分昼夜的奔波。为了协调路灯修复的资金,她跑部门、找资源,一次次沟通细节;推进水改工程时,她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解释政策、听取意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要踏踏实实干。”徐丽华说,看着村民走在亮堂的路上、喝着放心的水,觉得所有的苦与累都值了。
![]()
打好“特色牌”
促进农文旅融合
车洞村坐落在派潭镇西北部,距派潭镇区仅4公里,交通便利。这个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村庄,辖17个合作社,1974名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约500人。600多亩耕地里,水稻与番薯长势喜人,其中300亩租给广州市车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40亩种水稻、60亩种番薯,成了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
更让车洞村人骄傲的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84年)的香水车群,2022年被列为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每到夏天,清澈清凉的车洞河成了天然水上乐园,吸引着不少人来戏水纳凉。
![]()
![]()
图片摘自小红书@Lam
“守着好山好水好文化,就得让它们变成发展的动力。”徐丽华深知,要让村庄富起来,必须打好“特色牌”。这些年,她带领村两委聚焦“一村一品一文化”,把夯实丝苗米、板栗番薯等传统农业作为基础,更把目光投向了文旅融合。
“我们正推进‘一河两岸’改造,融入凤凰密境新乡村示范带。”徐丽华介绍,村里以香水车群为核心,整合车洞河资源,计划打造“山水相映、绿色相间、古色古香”的旅游景区。通过创新“旅游+”模式,让老水车磨坊成为特色文旅品牌,“按镇政府的部署,把老水车的故事讲好,把车洞河的景致扮靓,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她盘算着,景区建起来后,能带动村民开农家乐、卖土特产,“以旅带农、农旅融合,争取让车洞村成为派潭的生态旅游圣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凝聚“她”力量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村里的事,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基层治理中,徐丽华特别注重发挥妇女的力量。2022年2月,车洞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1名队员在她的带领下,成了村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
每个月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上,巾帼志愿者们拿着宣传单,蹲在垃圾桶旁给村民演示怎么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用接地气的话讲“垃圾分类能让村子更干净”;村里开展的“一粥一乐”活动中,志愿者们为60岁以上老人送上“爱心粥”,大家心里暖乎乎的。这些事虽小,却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
![]()
村里的妇女儿童之家和家长学校,也常年热闹。妇女儿童之家在春节、中秋时,会给困难妇女儿童送去米、油和慰问金;家长学校由徐丽华担任校长,每季度组织学习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此外,村里还开展了"最美庭院""文明家庭"“晒一晒我家庭院”活动。2021年评上“七星”级文明户1户、“四星”级3户,2022年获评“广州市幸福村”。
![]()
对于村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徐丽华更是格外上心。2023年暑假,村里一名七年级学生辍学在家,徐丽华得知后,联合学校老师、镇政府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开解孩子,“告诉他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才有更多选择,哪怕学门手艺,也比早早辍学强”。软磨硬泡了半个多月,孩子终于想通了,秋季开学时背着书包重返了校园。
从修复路灯到推动水改,从守护古水车到凝聚巾帼力量,徐丽华在车洞村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4年。“头雁就是要领着大家往前飞。”她说,未来,她还会继续带着村民,把车洞村建设得更宜居、更富足,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日子更有奔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