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钦差大臣宣读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面钤的是传国玉玺印章吗?
北宋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这是个不平常的年头。
![]()
宋朝的民众搞得四处开荒,意外捡到宝贝
咸阳县有个农民在挖土耕种之时得到一枚色绿如蓝,四面周正的印章,上面迷糊有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赶献上朝廷。当时的权臣蔡京等人经过考证研究之后,认定这便是秦始皇时期的传国玉玺。当时不少北宋大儒、官员学者认为蔡大人错得离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倒流回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
有一天,优秀的楚国公民卞和在荆山上发现了一块石头,他认为是块璞玉,把它献给了君主楚厉王。
楚厉王让玉工来鉴定,玉工说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很生气,以欺诈罪把卞和的左腿给砍了。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来献玉,楚武王的玉工还是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又把卞和的右腿也给砍了。
楚文王即位时卞和抱着玉块坐在荆山又哭又唱。楚文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不可思议,派人去问个原因,是否因为双腿被砍,生活艰难而悲伤。卞和回答:我不在乎失去双腿,只是无人识物才悲伤。
![]()
楚文王听说后便命工人切开璞玉,果然发现里面的宝玉,为了肯定卞和的爱国行为。楚王就把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由此在当时流传开来。
和氏璧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秦昭王时期,秦国发达起来了。开始到处惹祸。
和氏璧本来在楚国,为什么偏偏又到了赵国?这是因为一场白起攻击楚国的战争。白起把楚国的首都给端了。把人家祖宗的王陵给烧了。和氏璧在混乱中,流落民间。出现在赵国的宫廷中。成了赵国的宝贝。
秦昭王听说后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不管诚意如何,反应出和氏璧值钱,价格不菲。
从十五座城池来看,这价值实在太大。对于秦国历代君王对土地的态度看,他们是千里不嫌多,一寸也不让的守土奴。这不奇怪,士地对任何个人与国家而言,均是拿命换,只进不出的金科玉律。
秦昭王又见赵武灵王死了,他觉得赵惠文王懦弱。所以非要得到而且必须得到和氏壁。他派使者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城去换。
但是,碰到蔺相如,这件事就黄了。没有干成。后来,秦王打了长平之站,又打邯郸之战,恐怕就有得到和氏璧的企图。
和氏璧流入秦宫的大致时间?
不管怎么说,和氏璧流入秦宫是在秦始皇下《谏逐客书》之前。因为李斯这样写道: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随氏之珠,和氏之宝——和氏璧。
这样的结果,也许是秦赵的几次媾和中的一次,赵国用了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强盛,已经让赵国害怕了,赵国为了生存下去,连割地都不在乎。何况一块玉。
![]()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李斯把和氏璧制成玉玺,在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小字,这就是物小命大的”传国玉玺”。
当年,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秦始皇给实现了。又一个十五年后,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刘邦得到传国玉玺后,被项羽打得四处乱窜,也不屈服,就在于得了传国玉玺。这是他的动力和信心。
秦汉的传国玉玺在流浪的传国玉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派他的弟弟王舜进入皇宫索要传国玉玺。
当时玉玺在长乐宫孝元皇太后手上,孝元皇太后是王莽家族的姑姑,王莽的升迁都是她提携的。现在看着自己族中子弟要行大逆,篡改大汉的天下,孝元皇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满腔愤怒化为一掷,力气之大,使玉玺被摔损一角。
王莽兄弟不敢言,偷偷的把玉玺缺的一角用黄金补上,从此,玉玺就不是那个完完整整的玉玺了,而是金镶玉了。
残缺的传国玉玺,克肤伤肌
自汉以后,曹魏代汉,汉献帝"献"出了传国玉玺。曹丕在玉玺肩部刻有“大魏受汉之传国玺”。司马炎依样画葫芦的照搬过来。晋代魏之后,短暂的王朝在“八王之乱”后分崩离析。“五胡乱华”时代来临,衣冠南渡,中原地区动乱不止。
传国玉玺落在后赵皇帝石勒手中,他在玉玺右侧刻上“天命石氏”。最后冉魏颠覆后赵,为寻东晋援兵把传国玉玺送回东晋,传国玉玺终于又回到汉族政权手中。中国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之后,隋朝统一天下,传国玉玺自然也到了杨氏手中。
![]()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禁军杀害,萧后和杨政道携带着玉玺逃到了漠北突厥。
公元630年,唐太宗采北伐突厥。杨政道携带传国玉玺从突厥逃归,传国玉玺又一次回到唐王朝手中。唐末藩镇割据,玉玺又流传到后梁,后唐等割据政权。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见皇城被攻破,绝望之时,携带着玉玺和皇后投火自焚,传国玉玺因此下落不明。
梁唐晋汉周,宋的江山来自于后周
在这之前的后唐,已经把传国玉玺丢失了。后周定然没有这东西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夺江山的次序。
宋哲宗绍圣3年,即公元1096年 ,咸阳县农民在挖土耕种之时得到一枚色绿如蓝的印章,权臣蔡京等人经过考证研究之后,认定这便是秦始皇时期的传国玉玺。当时不少北宋大儒、官员学者认为蔡大人错得离谱。
为什么会是假的呢?
上面已经说了,传国玉玺已经不够完美了,有了三出破戳。一是缺了一角,用黄金修补;二是有曹丕“大魏受汉之传国玺”;三是石勒在玉玺右侧刻上“天命石氏”。四是仅仅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几个字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这几个字谁都会刻。
![]()
如果这些都成立的话 ,就可以判断 得出宋哲宗绍圣3年,咸阳农民挖到一枚色绿如蓝的印章,蔡京大人判断是"传国玉玺"就错得离谱了。
由此可以肯定 :
北宋钦差大臣宣读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面盖就不是传国玉玺的印章,而是另外的自己做的玉玺印章。当然不能叫传国玉玺印章。
图片来自网络;资料源于《史记》及《资治通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