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飓风"艾琳娜"横扫美国,对佛州西南部至路易斯安那州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并破坏力非常大,同时影响了多个州。
飓风把当地一个水产研究所的养殖池围栏冲得七零八落。约2000只试验养殖的亚洲虎虾顺着水流溜进了墨西哥湾,管理员起初并未在意,认为这些虎虾熬不过冬天。可这话真是说早了。
三十多年后,佛罗里达渔民汤姆在圣约翰河收网时,差点被网兜拽进水里。他骂骂咧咧地把网拉上来一看,五六只三十多厘米长的巨虾正在网里扑腾,褐黑的外壳上布满老虎般的黄条纹,虾身子比人的手腕还粗,他挑出最肥的一只称了称,足足一斤三两。
亚洲虎虾在亚洲许多国家可是高档货,在咱中国,去年的黑虎虾塘头价能卖到80至120元一斤。到了北京上海的大饭店,清蒸一只半斤重的能卖188元。
但在美国墨西哥湾,这些家伙成了"水下土匪",见啥吃啥,小鱼小虾连壳带肉嚼,连水草藻类根都不放过,它们把海底糟蹋得跟被推土机碾过似的。
这虾的战斗力真不是盖的。美国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只成年虎虾一天能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15%的食物,是本地白虾的5至8倍。
母虾抱卵量更吓人,一次能产50至80万颗卵,水温合适的话,24至36小时就能孵出小虾苗。幼虾三个月就能长到15厘米左右。这就像往游泳池里扔了台生物复印机,也是因为这些原因,亚洲虎虾得以在美国泛滥成灾。
美国人当初引进这玩意儿,就是看中它们长得快。1984年美国农业部的文件显示,从马来西亚引进的种虾在实验室里6个月就能长到半斤重。可谁想到1985年那场飓风让试验品跑了精光。
刚开始谁都没当回事,直到2006年阿拉巴马州突然捕获大量虎虾,美国才发觉坏菜了,这帮家伙安家落户了!
墨西哥湾的水温帮了大忙。这里表层水温常年保持在18至31℃之间,正对虎虾的胃口。既没有能治它们的天敌,也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本地棕虾可倒了大霉,密西西比河口监测站的数据显示,自从虎虾泛滥后,棕虾数量下降了40%多。
美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的报告指出,亚洲虎虾确实携带白斑病毒等病原体。实验室里把病虾和蓝蟹放一起,83%的螃蟹在10天内出现病症。不过得说清楚,这些病毒对人没害处,主要是祸害其他海洋生物。
那美国人咋就不吃呢?美国厨师试过几种做法,当地的亚洲虎虾油炸后肉质老,炭烤又缩得跟橡皮似的。中国人做虾讲究火候,美国厨师很大掌握要领。
中国大厨做虎虾讲究水沸后上笼,大火蒸4分多钟出锅。美国人动不动就烤二十分钟,再好的虾也得变成橡皮筋。
水质问题也得唠唠,美国环保署在2018年的检测显示,墨西哥湾近岸水域的铅、汞含量确实比深海区域高。虽然没超标,但本地人心里犯嘀咕,还是不咋敢把这手腕粗的大虾端上餐桌。
2015年路易斯安那州办过虎虾烹饪赛,效果也不咋地。后来他们请了越南厨师来做指导,才发现问题出在预处理上。虎虾得先开背去肠线,用姜葱水泡十分钟去腥,这些步骤美国人压根不知道。
现在美国国家入侵物种信息中心每年光治理虎虾就得花1200多万美元。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些"虎纹武士"的活动范围已经向北扩散到了弗吉尼亚海岸。这虾要是在中国,估计得论只卖;在美国,却成了入侵物种,想想也挺有意思。
现在美国渔业局学乖了,新物种引进前要做满3年风险评估。墨西哥湾的虾群还在疯长,在自然界这个精密的系统里,有时候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最贪便宜的决定,当初要是好好把养殖场固定好了,也没这么多麻烦事了不是?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