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8月20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称,风电和太阳能,就是“本世纪的骗局”,他要亲手终结这个“愚蠢的时代”。当他振振有词地表示“从未见过中国的风车”时,引得美国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图。
但这也无法阻挡,特朗普的一句话,几乎给美国的新能源产业判了“死刑”。这位美国总统究竟是基于技术上的真实判断,还是又一场精心算计、服务于特定利益集团的政治交易?
“世纪骗局”还是能源真相?
特朗普为他的能源之战,编织了一套极为“真诚”的说辞。
他指责“愚蠢而丑陋”的风电机正在毁灭新泽西,新泽西州电价上涨28%的。
他在社交媒体写下:“任何建造并依赖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州其电力和能源成本都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风电发难了。
早在今年7月,当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面,特朗普便是“满嘴跑火车”,把风车描绘成杀鸟、杀鲸、扼杀美国美丽山谷的怪物。
为了增加这套说辞的可信度,他甚至举例了非常具体的“技术细节”。
特朗普对冯德莱恩说,风力涡轮机“在8年内开始生锈和腐烂”,而且它们的叶片含有“与土地不相配的某种纤维”,暗示其有毒且无法处理,是彻头彻尾的污染源。
这真的是事实么?当然不是。
事实是,风力涡轮机的整体设计使用寿命约为30年,并非8年;更重要的是,其高达90%的材料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特朗普通过捏造看似专业的细节,来增加其言论的欺骗性,误导那些对该领域不了解的普通民众。
特朗普口里美国电价上涨的“罪证”,也压根站不住脚。
美国最大的电网运营商PJM电价暴涨22%,原因在于AI数据中心和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巨大电力缺口,是供需端出了问题,而不是特朗普所谓的。
反观得克萨斯、爱荷华这些可再生能源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州,电价反而更便宜。
政策转弯背后:选票与金主
既然所谓的理由一戳就破,那他图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这符合他的利益。
特朗普向新能源发难的背后,是一个运转多年的美国利益集团与政策制定的双向互动。
总的来说,煤炭、石油、页岩气这些化石能源巨头,是共和党和特朗普最忠实的“提款机”。
他们在历次大选中砸下重金,而宾夕法尼亚、得克萨斯这些能源州,则用超过30%的选举人票作为回报。
特朗普如今对新能源产业的“围剿”,本质上就是对这群核心“金主”的讨好,也是对自己票仓的巩固。
旧能源资本的利益,被直接、高效地转化为了美国的国家政策。
还记得马斯克和特朗普为何分道扬镳么?
原因之一就因是因为特朗普取消了对电动汽车的税收补贴的减免。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特斯拉的亏损。
同样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基本盘选民,对能源问题的看法相当保守。
当他喊出“风电会破坏农田”这类激进口号时,正完美迎合了这些选民的情绪。
至于美国大量新能源项目,基本都建在偏远的非耕地上。但这不重要,在政治动员面前,事实远没有口号更能“蛊惑”人心。
全方位封锁,“绞杀”新能源
特朗普的行动,这次可不是说说而已。他用三个招数,对新能源产业实施了一场全方位的“围剿”。
首先是在新能源补贴上。
根据美国官方消息,上个月初,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终止美国对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补贴。
随着行政令的实施,美国财政部将逐步取消对这些新能源的税收补贴,并实施“大而美”法案的加强对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的限制。
特朗普政府的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终结了对风能和太阳能的税收抵免。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能源部对太阳能技术的支持预算暴跌87%,并计划在2026年降至0元。
这笔在拜登时代高达3690亿美元的巨额补贴,是整个行业赖以为生的“生命线”。现在,这笔钱被抽走,转而流向了传统能源领域。
第二是关于“审批集权”。
早在今年年2月,特朗普政府就把所有联邦层面的风光项目许可权,从各个州和部门手里,收归到内政部长一人掌管。
这等于把专业的技术审批,变成了一个美国政客的政治决策。
第三是关于“土地封锁”。
美国农业部和内政部联手,禁止在农田和联邦水域搞风光项目。
但极具讽刺的是,如果你想在同样的地方建一座火电厂,那没问题,一路绿灯。
特朗普这是装都不装了,直接搞双重标准。
这种行为很难不让人怀疑,特朗普到底为了所谓的“保护环境”,还是为了定点清除化石能源的竞争对手?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导地位
特朗普的“战略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他太想得到美国传统能源巨头的支持和选民的选票,而选择性忽略了新能源已经产生的丰硕成果。
他一边声称中方的清洁能源是在搞“骗局”,称从未见过中国的风车,一边无视中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压倒性优势。
据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的,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20吉瓦,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而美国仅为约150吉瓦。
在增量上,去年全球新增的风电装机,有六到七成都在中国。更关键的是产业链,全球60%的风机和73%的叶片产能,都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上。
内蒙古的风电项目,甚至能把电价压到一毛钱一度。
特朗普的“掩耳盗铃”行为,让美国的还一些存有理性的人愤怒不已。
早在特朗普1.0时期,《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就曾质问过他这个问题。
弗里德曼绕开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直接从最基本的数据入手。他质问特朗普:“就算气候变化是骗局,那总统先生,你相信数学吗?”
弗里德曼指出,地球人口将从75亿增长到85亿,这些人都想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结果必然是“吃光、烧光地球”。
因此,不管信不信气候变化,清洁能源都必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大产业”。
弗里德曼对特朗普发出灵魂拷问:“若无法统治下一个全球大产业,那美国如何变伟大?”
其实特朗普该政策最深远的影响之一,是对美国政策稳定性的破坏。
美国政治中反复出现的“钟摆效应”——即两党上台后对前任政策进行180度颠覆,在能源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能源项目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要的就是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政策环境。
特朗普的举动向全球市场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的国家能源战略是摇摆不定的,它会随着选举结果变化。
拜登在任时,大力推举新能源项目;但美总统换届后,特朗普将拜登的很多政策推翻,这次又对风电和太阳能下手。
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本,会吓退很多长期投资者,其破坏力甚至超过任何单一的负面政策。
最终,特朗普对风电的“宣战”,实际上是以牺牲美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国家的长期能源安全为代价,来巩固其政治稳定,并“讨好”化石能源金主的一场政治交易。
特朗普对清洁能源的“宣战”,不是反智主义作祟,而是一场清醒得不能再清醒的“沉沦”。
他声称要终结“愚蠢的时代”,但或许他亲手终结的,正是美国在下一个关键产业中领先的可能性。
正如一些美国媒体的悲观预言:“未来美国的墓碑上会刻着:这里躺着一个曾触摸太阳的国家,却亲手熄灭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