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被叫停的“错峰出行通知”,掀开了城市公共交通福利背后的艰难平衡。
![]()
近日,吉林德惠市发布通知,计划对持有免费“老年卡”的乘客实行早、午、晚三个高峰时段限乘措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尽管公告很快被撤销,但这场风波揭示了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困境: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01 政策摇摆,财政压力凸显
德惠市的计划并非个案。此前,河北张家口某公共交通分公司也曾发布通知,取消老年人公交乘车优惠补贴,所有乘客均按正常票价收费。
尽管这两地的政策最终都被撤回,但政策的摇摆暴露了城市公共交通在保障公共服务与运营效率和成本之间的两难选择。
细算经济账,德惠市财政每年给予公交企业的300万元补贴,即使不考虑实际乘车频次,每位老人年补贴不足27元,难以覆盖政策实施的实际成本。
02 老龄化加剧,公交系统承压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
与此同时,城市公交客流量持续承压。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185.1亿人次,同比下降5.0%。
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公交车客流下滑的叠加效应,如何平衡公益福利与运营效率,已成为困扰全国多座城市公交系统的共性难题。
03 创新解决方案,各地积极探索
面对困境,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更具弹性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
兰州市规定,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持有敬老卡,每乘次优惠50%,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工作日平峰时间段、双休日及节假日限次免费乘车(限免60次/月)。
上海市走得更远,早在2016年就取消了免费乘车政策,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户籍老人从65周岁开始按照不同年龄段划分为五个档次,提供涵盖高龄营养、交通出行等方面需求的津贴。
04 错峰出行,多方共赢的选择
专家指出,在高峰时段通过调整优惠价格、设立免费次数限制或综合津贴替代等方式,是一种调节出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对于低收入城镇老年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免费公交往往是其社交、就医、购物等重要出行依赖,维系着基本的生活质量。
但同时,全时段的免费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城市早晚高峰时期的运营压力。
公交公司曾想用“错峰出行”缓解压力,公告发出没几天就撤下。但问题没解决:全国公交客运量半年下降5%,而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15.6%。
别总让老年人和上班族“争夺”空间。有的城市已经搞起了“公交时间银行”,老人平峰乘车攒积分换权益;还有地方推出“孝心乘车码”,超出的次数由子女账户分担。
老年人免费乘车是社会对他们的尊重。直接限行是懒政,精准施策才是真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