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犹如一场复杂的棋局,成长股与防御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微妙态势。成长板块,科技股凭借创新活力与未来潜力,在市场上扬阶段一路高歌猛进,吸引大量资金追捧。
而防御板块中的、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却以稳定现金流和抗周期特性,往往在市场下行时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但近期市场整体上行,这类防御性板块涨幅却大大落后于成长股。
市场复杂多变,成长股和防御股此消彼长,是all in成长追风去还是资产配置等待风格轮动,今天我们再次聚焦 “哑铃策略” ,看看它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追求“又稳又弹”。
01
什么是哑铃策略?
哑铃策略(Barbell Strategy)得名于其独特的资产配置形态——如同举重运动的哑铃,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精妙的资产配置策略 。
其核心理念是将资产巧妙地分布于两类截然不同的资产上,一端是高弹性、高成长的“矛”(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成长型资产),如科技、新兴产业;
另一端则是低波动、高股息的“盾”(防守型资产),像稳定分红的价值股、红利股,形成"成长+价值"的双轮驱动。
这种策略的智慧在于承认市场预测的局限性。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所言:“分散化是金融市场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哑铃策略通过同时持有低相关性的资产,实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对冲。当成长股上涨时,组合有望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当市场转向防御时,高股息资产又能提供相对稳定性。
一句话总结:相较于满仓科技及满仓红利,哑铃的本质是“风格对冲+再平衡”,力求用两端资产的不相关性降低组合波动,同时保留向上弹性。
02
哑铃策略的优势
那哑铃策略在实战中表现怎么样?
我们将标普红利低波50指数与TMT指数构建出追求“稳”+“猛”的哑铃策略,并测算它们的历史涨跌幅,数据显示哑铃策略近十年的拟合涨幅大幅跑赢同期单纯持有TMT板块,其涨幅表现是单纯持有TMT指数的1.7倍。
数据来源:wind,20140101-20250701,上图为涨跌幅表现,以上测算仅供数据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真实收益及基金业绩,过往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上图哑铃策略测算以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全收益*50%+中证TMT全收益*50%为标准,计算公式为:[(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全收益指数当日价格/基日价格)*50%+(中证TMT全收益指数当日价格/基日价格)*50%]*100%-1。
而哑铃策略的实战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哑铃策略通过双重布局,能够捕捉不同经济周期下的投资机会;
其次,成长与价值资产通常呈现低相关性,有效降低了组合波动;
最重要的是,这种策略避免了投资者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困境。
最后我们聚焦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当前沪指在3760点附近,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成长风格占优,很多人已经心痒痒想要“追风去”!
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哑铃策略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使是慢牛行情市场也不会扶摇直上,短期市场情绪偏亢奋后续波动或放大,建议避免激进追高,以逢低买入的方式应对。
其次,哑铃策略其实是资产配置的一种,今年以来板块轮动就加剧,行情切换愈发频发,全仓配置成长板块风险太高,全仓配置防御板块又会错失机会,哑铃策略或是一种动态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较优选择。
在具体配置上,成长端可关注真正具备业绩支撑的硬科技(如AI算力、半导体设备)、创新药、高端制造等,但精选个股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相关指数基金;
防御端优选盈利稳定、股息率持续提升的能源、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红利低波类基金便是聚焦这类赛道的较优选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哑铃策略不是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市场风格变化、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等多重因素灵活调整两端比例,例如成长股过热时可适度向防御端倾斜,反之亦然。
投资中没有“常胜将军”,但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我们有望可以提高投资体验。哑铃策略的本质,是在承认市场不可预测的前提下,通过均衡布局,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好啦,今天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下期再见啦。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