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印度国防部2025年8月20日发布的信息,“烈火-5”中程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已确认取得成功。此次发射在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的综合试验场进行,由负责印度作战核力量的战略部队司令部主导。这次用户训练发射达到了所有技术参数要求,展现了在真实作战条件下的战备状态,同时强化了印度作为核威慑姿态一部分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烈火-5”是印度“烈火”系列中最先进的导弹,标志着该国弹道导弹计划实现了关键的技术飞跃。该导弹长约17.5米,直径2米,总重量约50000公斤。它采用三级固体推进系统,与早期系统相比,在射程、加速度和可靠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这款导弹具备公路机动能力,搭载在密封的发射筒内,安装于高机动性发射车上,能够在多种地形进行存储、快速部署和冷发射。它配备了基于环形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RLG-INS),并借助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进行卫星辅助定位,确保圆概率误差(CEP)在10至20米范围内。再入飞行器采用碳-碳复合材料防护层,能够在末段再入时承受超过3,000°C的高温。其射程约为5,800公里,能够打击整个亚洲大陆。
在地区层面,“烈火-5”大幅提升了印度相对于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慑能力。巴基斯坦射程最远的“沙欣-III”系统射程约为2,750公里,目标是印度境内的战略纵深。相比之下,中国的武器库拥有更广泛的先进投送系统,包括射程4,000公里的东风-26和射程估计超过12,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然而,“烈火-5”填补了关键的战略空白,其射程覆盖中国全境,包括北京、成都、广州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尽管印度尚未公开确认“烈火-5”是否携带分导式多弹头(MIRVs),但国防分析人士认为,其直径和有效载荷能力足以支持未来的分导式多弹头配置,这将进一步缩小与中国的技术差距。
在作战方面,“烈火-5”的发射筒配置标志着其在理论上向快速反应能力转变,这对于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下可信的二次打击能力至关重要。该导弹可在5分钟内从运输-起竖-发射车(TEL)上发射,密封的发射筒能保护导弹免受环境影响,减少维护需求,从而提高了运输和存储期间的生存能力。该系统的机动性,加上其可隐藏在印度广阔内陆地区的特点,增加了敌方瞄准的难度和战略模糊性。此外,导弹的高精度使其具备打击军事力量的能力,虽然这并非印度公开宣称的姿态,但通过威胁敌方腹地的加固军事设施和战略指挥节点,显著增强了威慑力。
“烈火-5”的战略意义在印度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中愈发凸显。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与中国在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紧张局势持续存在,双方都在进行军事集结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印度洋不断扩大的海军存在以及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与巴基斯坦建立的联盟,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对两线威胁的担忧。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对“纳斯尔”导弹等战场核武器的重视,增加了亚常规冲突升级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烈火-5”为印度提供了一种战略工具,不仅能威慑对手发动全面军事进攻,还能向盟友和合作伙伴保证,印度有能力通过以可信力量为后盾的战略克制来维护地区稳定。
此外,“烈火-5”的持续研发和试验凸显了印度在“自给自足的印度”(Aatmanirbhar Bharat)倡议下对自主国防现代化的承诺。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巴拉特动力有限公司(BDL)及私营部门供应商合作,使“烈火-5”成为印度导弹技术工程卓越性的典范。随着印度准备进行分导式多弹头集成以及更深入的天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烈火-5”有望很快发展成为具有更大射程和战略灵活性的平台。
随着这次用户发射的成功,“烈火-5”离全面部署又近了一步。预计它将正式列入印度战略部队司令部的武器库,在快速变化的印太安全格局中,成为印度远程核威慑战略的核心支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