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家故事展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科学家故事展”已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隆重启幕!在这里,我们将带你走近那些扎根广州、心系家国的科学追梦人,聆听他们攻坚克难的传奇,感受他们矢志报国的赤忱。
“广州科学家故事”专栏将定期推出展览中的科学家故事。他们的故事,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愿这束光,照亮你我心中的科学火种,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约。
“为消灭血吸虫病奉献一生”
陈心陶
陈心陶(1904—1977),福建古田人,寄生虫学家,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华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教授,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广东热带病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从事对肺吸虫分类的研究,1950年证实广东省有日本血吸虫流行疫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著有《医学寄生虫学》,主编《中国吸虫志》等。
▲1931年,陈心陶从美国回岭南大学任职。图为归途海轮上的陈心陶
▲陈心陶(右三)在血吸虫病疫区调查钉螺
▲陈心陶(前排坐者)指导骨干师资及研究生观察寄生虫标本
▲晚年的陈心陶带病编写《中国动物志》吸虫分册
▲“送瘟神以身报国 葆初心情寄苍生”
(《羊城晚报》2024年01月10日对陈心陶事迹的报道)
斗“瘟神”二十余载,筑广东“无疫山河”
“我是为解除国民疾苦才选修此学科的,如今学业有成,我应当回国服务。”1931年,从美国回到岭南大学任职的陈心陶,常常深入乡间田野考察,陆续发现并命名了许多寄生虫新种。
1956年,陈心陶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入血吸虫病疫区三水县南山镇,开始了与“瘟神”长达二十余年的斗争。
据《三水县志》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三水共建造了28项水利血防工程,改造了两万多亩钉螺孳生地,并为1.6万多名病人治愈血吸虫病。
1977年5月,陈心陶因身体原因被送往医院治疗。在医院,陈心陶审视自己的一生。他自认为平生有四件欣慰事:一是成为一名党员;二是在寄生虫学上取得一些成就;三是治理血吸虫病,基本完成了当年毛主席的嘱托;四是培养出一批造诣深、有贡献的寄生虫学人才。
1985年12月9日,广东省正式宣布全省消灭血吸虫病,成为中国第一批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并能巩固下来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表彰消灭血吸虫病的功臣,特别为陈心陶追颁头等功荣誉证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