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81篇原创笔记
前言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书中写道:
“钝感力就像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
工作20年,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敏感而折戟;也见过有人情绪稳定,在波澜不惊中默默登顶。
不由觉得:钝感力,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毕竟,很多痛苦无关能力,而源于时刻紧绷的心。精神上不受力,反而离幸福更近。
01 过于敏感,是工作最大的痛苦来源
年轻时玩游戏,总觉得虚拟世界,一切恐惧来自于火力不足。
中年后在单位,也以为工作场合,所有痛苦来源于能力不够。
直到看见有人因领导指出漏洞,就暗自揣测“是不是否定我的能力?”;同事无心调侃,就辗转反侧,来回复盘是否得罪过对方。
终于明白:过于敏感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放大细节,也放大痛苦。
心理学研究揭露:大约20%的人天生高敏感,他们承受的负面情绪强度是普通人的数倍,因此频繁焦虑,幸福感更低。
单位里,“能力”本质上就是“展示能力的能力”。真正强与否,其实并没那么重要,大部分日常工作,我们都足够胜任。
所以,真正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只是敏感过度解读的一些预警罢了。
对此,渡边淳一犀利指出:“敏感是天赋,更是枷锁。它让你看见尘埃,却也蒙住晴空。”
02 拥有钝感,是单位最好的动力源泉
记得有次和朋友探讨“钝感力”一词,是不是有点不接地气?
他摇摇头说:“你就把它看成手机的勿扰模式,只显示有价值信息,屏蔽无意义杂音就行了。”
深以为然。
前几天,朋友抱怨一件烦心事。上级领导跳过对口负责人,直接向他索要数据,他自然只能应允。
没多久,朋友和负责人对接工作。原本随手可得的一项数据,负责人却要他从聊天记录中逐项提取,除了徒耗精力,毫无实质意义。
百思不得其解后,朋友觉得,正是领导的无意之举,让负责人察觉危机,从而对他释放敌意。
他的遭遇,让我对“钝感力”有了新理解。身在单位,收入、职位、人脉等外在因素,固然是向前动力。
但拥有“钝感”的内在驱动,才能从关注“被否定”转化为在乎“待改进”,从烦恼“被打击”聚焦在更好“做自己”。
03 修炼钝感,是人生最近的幸福美满
稻盛和夫提出过深刻哲理:
“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
“钝感力”也是一种天赋。幸运的是,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重复修炼,让自己真正拥有,进而接近幸福。
在我看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8个字:
关你屁事。工作本质永远是用价值换报酬。无论他人如何旁敲侧击窥探隐私,还是阴阳怪气挖苦讽刺,发自心底的“关你屁事”,足以将他们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我屁事。领导抱有成见、同事互相蛐蛐、下属心生芥蒂,这些随处可见的勾心斗角,又有多少能伤你分毫?所谓人情世故,其实一大半都“关我屁事”,专注自己,终会无敌。
很认同一个观点:人到中年,想要幸福的过法,是开始做减法。
修炼钝感力也一样,不是对世界闭眼,而是学会只为重要的事睁眼。
写在最后
渡边淳一曾反复强调:
“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人生就顺了。”
单位里,拥有钝感力的精髓在于:对70%琐事迟钝,为30%目标凝神。最高境界则是:
听万籁过耳,只取钟声;
阅千人面目,坚守心神。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