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走进西藏 江苏师范大学“青春小马”实践团21天架设语言连心桥

0
分享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普通话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在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一间明亮的教室里,藏族大学生次央带领当地孩子写下的这句话,她是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小马”实践团的一员。

2025年7月20日至8月10日,这支由12名藏汉学生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积极响应教育部、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更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独特优势,创新探索“推普+思政”融合育人模式。


志愿者教授当地学生学习普通话。受访者供图

在琼结县社区活动室,一堂别开生面的“语言思政课”正在进行。实践团成员精心选取《天宝》《长津湖》等红色革命经典片段,当银幕上战旗猎猎、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出现时,孩子们眼中闪耀光芒,情不自禁地用新学的普通话呼喊:“红旗!是我们的人!”这一刻,语言与情感同频共振。


志愿者为当地孩子播放、讲解经典红色电影片段

面对不同年龄段藏族儿童的语言基础差异,实践团以“精准”破题,借“科技”赋能,打造分层分类的“推普+”解决方案。

线上,“青春小马”团队依托云端课堂,实践团以汉族成员为主讲,精心设计“推普+爱国”主题课程。创新的“声音大侦探”游戏备受青睐:孩子们化身小侦探,专注聆听音频,对照任务卡揪出发音“小怪兽”并记录修正。寓教于乐的游戏化设计,悄然提升了发音的标准度与学习的主动性。

线下,实践团成员充分尊重并融合藏族文化,策划了趣味盎然的“藏汉词汇对对碰”。“中国”“扎西德勒(谢谢)”“老师”“学校”……这些日常词汇在互动游戏中成为藏汉孩子心灵相通的密码。


志愿者教授当地孩子学习汉字、普通话。 受访者供图

“我叫旦增念扎!”“我是卓玛!”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高举亲手制作的藏汉双语姓名牌,用尚显生涩却充满自信的普通话大声介绍自己。姓名牌上,藏文名字的优美线条与汉字名字的方正结构相映成趣。


志愿者与当地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实践团还实施了分层指导。鼓励书写能力强的孩子自主创作、精心美化,对年幼的孩子则手把手开展姓名书写专项教学。手抄报绘制环节,孩子们以“普通话·我的家·我的国”为主题,用画笔描绘雪山圣湖、牦牛牧场,用稚嫩的汉字书写对家乡的眷恋与对祖国的祝福。


志愿者与当地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的理论与实践优势,将‘推普+思政’实践打造成行走的、浸润式的思政金课。”实践团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文雯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3215文章数 5935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