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速速浏览,看看你中招了几个?
撰文丨Jiao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随之而来的认知障碍风险尤为明显。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下降超过正常衰老的标准,但未达到痴呆症的标准。2003年,首届MCI重要研讨会召开,并发布了核心临床诊断标准 [1] ,包括:患者或家属主诉的认知障碍症状、不限记忆领域的任何认知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下降,但总体功能保留且未达到痴呆标准。
MCI可以根据受影响的认知领域类型进行分类,可能影响以下6个认知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学习与记忆、语言、复杂注意力、执行功能、社会认知和视觉空间功能,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型[1-2]:
![]()
MCI临床起病隐匿,常常被家属忽略,但其是典型衰老和痴呆症之间的过渡阶段,每年约有10%-20%的MCI患者会逐渐转变为痴呆症。哪些因素会增加MCI的风险呢?文中进行简单概括其常见的八大影响因素。
一、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1、年龄:研究结果提示,年龄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OR为1.098,即年龄每增加1岁,认知障碍的风险就会增加约9.8%。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逐渐丧失功能,神经传递过程减慢,进而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衰老还会导致其他生理和生化变化,如脑血流量减少、氧气供应不足和神经递质功能下降,进一步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3]。
2、遗传因素:载脂蛋白E(APOE)ε4是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最重要遗传因素,其会通过增强毒性作用和削弱保护能力来增加患AD的可能性,同时也会降低AD的发病年龄。近期研究发现[4]:APOE ε4携带状态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方式对认知衰退的作用,且其可能与睡眠时长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二、可改变或可逆的风险因素
1、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影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等血管危险因素与MCI相关。
(1)糖尿病:近期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发生率为40.6%,其中女性、糖尿病病程>13.5年、受教育年限>7.5年、血钠水平>141.9mmol/L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显著因素[5]。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会导致脑血管损伤和微血管改变,进而干扰脑血液供应,影响脑功能和认知能力的维持。慢性疾病通常也会与全身性炎症有关,这种慢性低度炎症可能通过破坏神经元和突触连接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合并MCI的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用胰岛素。
(2)高血压:高血压可促进主要动脉(包括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积聚,与动脉僵硬关系密切。后者可升高脉压,并增强脑血管系统的机械应力传递,最终可导致小穿透动脉纤维化传递,是心衰和痴呆症的共同特征。
(3)高脂血症:大脑膜的结构和功能高度依赖胆固醇,胆固醇代谢失调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一般而言,脂质代谢异常会通过脂质代谢信号级联反应影响淀粉样β蛋白(Aβ)沉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胰岛素抵抗;影响神经元膜结构、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突触生长,从而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加剧认知障碍患者的病情进展[6]。此外,肥胖也可加速认知功能衰退,尤其是中年期BMI≥30。
(4)心衰和房颤:1)脑灌注不足:房颤会扰乱心脏的房室同步性,导致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血压下降,脑总血流量和全脑灌注受损;2)炎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非特异性标志物;3)微出血:口服抗凝治疗可能会导致脑微出血,尤其是脑叶部位。
(5)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常常导致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言语障碍、注意力下降、视觉空间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等[7],可出现在卒中后的任何时间,起病隐匿、表现多样且容易被忽略。
2、睡眠障碍因素: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关联遵循更为复杂的动态模式,适度睡眠对大脑健康有显著益处,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阻碍大脑清除废物和修复损伤[8],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特点是比其他睡眠阶段呼吸事件更频繁、时间更长,以及血氧去饱和程度更严重。OSA综合征会引起患者间歇性缺氧,可诱发神经元损伤(尤其是海马和皮质)和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导致认知障碍[9-10]。
3、精神疾病风险因素:抑郁症会导致认知和身体损害,并可能表现为MCI。此外,抑郁症还会加速MCI向痴呆症的进展。与此同时,晚年焦虑也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风险因素。
4、药物因素:一些常见的药物种类(包括阿片类药物、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如唑吡坦)、肌肉松弛剂、抗癫痫药和抗胆碱能药物也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抗胆碱能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治疗尿失禁的药物和抗精神病药。降压药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可影响认知功能;降糖药副作用会引起低血糖或治疗不充分的高血糖也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但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即使发现,可以使认知功能得到改善。
5、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1)缺乏运动:运动缺乏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及大脑代谢废物堆积,影响神经元生长与突触可塑性形成,加速脑萎缩。近期研究发现,太极拳可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太极拳类型可能是改善M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因素[11]。
(2)饮酒史:饮酒是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其对脑部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酒精的代谢产物(如乙醛)会损害大脑中对记忆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的海马区,从而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
(3)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高纤维饮食促进有益细菌的增殖并发挥抗炎作用,而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引发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损害认知功能[12]。此外,肠道微生物也可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认知功能,其具有双向调节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神经炎症、损害血脑屏障,扰乱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代谢,损害神经元和线粒体功能[13],最终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6、教育水平:某些因素可能对MCI具有保护作用,如高等教育、双语能力和认知刺激活动等。教育水平与卒中后的认知结果密切相关,高等教育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此外,教育还与突触可塑性有关,较高的教育水平促进神经发生和突触形成,可能更有能力替代神经网络来维持认知功能。
目前尚无可降低MCI风险的治疗方法,但是,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可能至关重要。治疗高血压或许可以降低患MCI的风险,并降低MCI与潜在痴呆症的综合风险。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遵循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药物治疗等疾病,需要同时进行治疗。
![]()
参考文献:
[1]Petersen RC, Caracciolo B, Brayne C, Gauthier S, Jelic V, Fratiglioni 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concept in evolution. J Intern Med. 2014 Mar;275(3):214-28.
[2]Petersen R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tinuum (Minneap Minn). 2016 Apr;22(2 Dementia):404-18.
[3]Murman DL. The impact of age on cognition. Semin Hear. 2015;36(3):111–21.
[4]Wei Li, XiaoLiang Wang, Lin Sun,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POE ε4 genotype, lifestyle habits, and cognitive deficits in Chinese adults over 60: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in China[J].Front Public Health,2024,12:1417499.
[5]Minli Liu, Zhiguo Wang, Jiming Han,et al.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follow-up study on treatment effectiveness[J]. Front Neurol, 2024,15:1419017.
[6]Meifang Xu, Liyuan Wang, Yun Meng,et al.The role of lipid metabolism in cognitive impairment[J].Arq Neuropsiquiatr,2025,83(1):1-13.
[7]Wu Zhou, HaiXia Feng, Hua Tao,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Poststroke Cognitive Dysfunction: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 JMIR Form Res,2024,8:e59572.
[8]Murman DL. The impact of age on cognition. Semin Hear. 2015;36(3):111–21.
[9]Ruyi Zhang, Ning Ding, Xicui Feng,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immune modula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sights on the gut-brain axis[J]. Front Immunol, 2025,16:1529958.
[10]X. Liu, Y. Ma, R. Ouyang, Z. Zeng, Z. Zhan, H. Lu,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 Neuroinflamm, 17 (1) (2020), p. 229.
[11]Xinxin Shao, Yawei Xi, Lijie Pan,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ai Chi for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ront Neurosci,2024,18:1467595.
[12]Zheng D, Liwinski T, Elinav E.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biota and immunity in health and disease. Cell Res. (2020) 30:492–506.
[13]Ruyi Zhang, Ning Ding, Xicui Feng,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immune modula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sights on the gut-brain axis[J]. Front Immunol, 2025,16:1529958.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