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种什么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好转,但30%~40%的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危害较大。
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包括基孔肯雅热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基孔肯雅热是怎么传播的
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脚蚊)叮咬传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病毒血症水平高,传染性最强。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血、母婴传播或接触感染者血液传播。
每个人都可能被传染吗?
是的,人群普遍易感,不论男女老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得了基孔肯雅热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被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不是马上就发病,而是要经过1-12天的潜伏期,多数人一般感染后3—7天发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以上)、剧烈关节痛(手腕、脚踝等小关节为主);皮疹(躯干、四肢红色斑丘疹);伴头痛、肌肉痛、恶心、疲劳;关节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30%~40%患者)。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
目前基孔肯雅热有无特效药
一般怎么治疗?
无特效药,以支持治疗为主。建议休息、补液,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排除登革热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以防出血风险。
目前是否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
目前国内尚无疫苗接种。
怀疑自己得了基孔肯雅热应该怎么办?
去医院一般挂哪个科?
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做好防蚊措施(穿长衣长裤尽量不裸露皮肤、使用驱蚊剂)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建议挂感染科或发热门诊,确诊需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测(病毒RNA或抗体检测),应积极配合。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核心: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埃卡瑞丁等)、穿长袖衣裤、住所安装纱窗纱门、睡眠使用蚊帐,衣物用0.5%氯菊酯处理,及时清理积水容器。
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重点是
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是的,重点是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尤其注意
家庭及个人工作场所
重点关注水生植物、花盆托盘、水桶、闲置瓶罐、储水缸、院内排水沟等,主要采取翻盆倒罐、加盖、水培改为沙土种植植物、疏通水沟、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公共场所及外环境
重点关注绿化带、公共停车场、垃圾或杂物堆放点、废弃轮胎、市政管网的管道井、集水井、排水沟、楼梯间、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建筑物凹陷处等,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罐、疏通和清除淤积、沙土填埋、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其他需重点关注的蚊媒孳生地
重点加强对空置屋尤其是城中村的露天老宅、户外垃圾、杂物堆放处、闲置地卫生死角等重点场所的孳生地清理,降低蚊虫孳生风险。
个人和家庭如何防蚊?
个人防护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
室内管理
水培植物每3~5天换水,检查饮水机、冰箱积水并及时清除。
室外管理
清理屋顶排水槽、废弃容器,轮胎打孔防积水。
灭蚊工具
使用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
个人居住地如果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
是否需要配合防疫措施落实?
是的,应积极配合!包括:配合入户调查;共同暴露者需接受12天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感染者需住院或居家防蚊隔离治疗(体温正常24小时且核酸阴性可解除);社区开展孳生地清理和灭蚊行动等。
针对基孔肯雅热
近期外出旅行应注意哪些事项?
行前
查询目的地疫情,孕妇等高危人群避免前往流行区。
途中
使用驱蚊剂,住所应有纱窗纱门,穿浅色长袖衣裤。
返程后
2周内继续防蚊,若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说明旅居史。
请大家牢记防控核心:
防蚊灭蚊是关键!
全民参与清除孳生地
保护自己与他人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