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话一看觉得挺玄乎,说白了就是:人活着,苦是常态,因为人总是伴随着欲望度过余生。
可人到中年,再像愣头青那样硬扛“低级的苦”——熬夜拼无谓的酒桌、为虚情假意的圈子强撑笑脸、透支身体换几张薄薄的加班费——那就不是坚韧,是犯傻了。
就算要吃苦,也要吃高级的苦,可以带给自己真正意义上成长的苦。
可以说,人吃低级的苦像踩脚趾头,疼得钻心却毫无价值,可真正的苦该是牙疼,疼得有理,治好了还能吃嘛嘛香。
时间就是生命,别在烂事上瞎耗
中年人的时间,是挤干了水的海绵,再没节制地挤,就碎了。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还有用不完的时间,使不完的精力,还可以继续走弯路。
东汉有个叫孟敏的人,一天挑着瓦罐赶集。
可在路上,罐子“哐当”一声,摔碎一地,可他脚步不停,头都没回。
路人好奇问他:“你的罐子碎了,不看看?”
孟敏依旧头也不回:“瓦罐既破,视之何益?”
他明白,站在一地碎片前捶胸顿足,罐子也不会复原,赶集的路却耽误了。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我们拥有的时间并非太少,而是浪费太多。”
愚蠢短见的人,总在那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可偏偏这种眼泪最廉价。
毕竟,为了明明已经不可挽回的损失耗费心神,才是最大的浪费和消耗。
时间就是生命,把这条命押在无谓的懊恼和痛苦上,那才是真正输不起的赌局。
精力是金,别让烂人烂事掏空你
中年人的精力,就好像沙漏里的细沙,在无声无息地少下去。
清代官员汪辉祖,辞官归隐后深居简出。
老友设宴,他如此推辞道:“精力衰耗,酬应维艰,不如闭门静养,犹得保此余生。”
他也不是闲着,而是选择在家潜心写就《佐治药言》《学治臆说》,成为后世师爷的宝典。
对于他来说,那些酒肉喧腾的宴席,终究化为尘土,毫无意义。
但是自己靠省下来的精力和时间去凝成的文字,却能穿透时光,更具生命力。
爱默生说:“你不可能靠点头哈腰,从别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力量。”
与其在无意义的应酬中陪笑、在消耗的关系里周旋,吃着吃不完的低级的苦,最终掏空的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
不如学会节省下来,远离烂事烂人,在独处过程里吃高级的苦,一点点成长自己,强大,收获更好的人生。
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金,与其在喧嚣中挥霍一空,不如守住内心炉火,温暖自己照亮前路。
如此,才能真正做好自己,过好自己,成就自己。
健康是本,别等病秧子才知命贵
中年的身体,如一架运转半生的机器,该上油保养了。
古罗马元老加图,八十岁高龄仍坚持冷水浴、耕作锻炼。
有人这样嘲笑他:“老头儿,还折腾啥?”
他笑答:“锻炼身体不是负担,而是储蓄。”
他明白,这身体是唯一的本钱,年轻时亏欠的“健康债”,中年后利息高得吓人。
中年之后,多一些运动,把自己身体锻炼好,是一个人收获福气的前提。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
叔本华有句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血:“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用健康换职位、财富、虚名,如同拆下房子的基石去换所谓华丽的窗帘。
健康是那个“1”,事业、财富、名声都是后面的“0”,前面的“1”倒了,再多的“0”也终归是空。
人到中年,不是不能吃苦,是要学会“挑苦吃”,是要吃高级的苦,吃有未来前景的苦。
把有限的岁月,用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把宝贵的精力,聚焦于真正滋养生命之处;把健康的身板,当作此生最忠诚的伙伴来珍视。
即便岁月这把刻刀终将在我们脸上留下痕迹,但我们依旧能做到的,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刻。
如此,少吃低级的苦,不让自己的生命,沦为一场廉价的消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