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有个车主的事儿,在网上吵得跟炸开的油锅似的。说出来你可能都得揉揉眼睛——他那车油箱明明标着50升,去加油站一趟,油枪跳枪的时候,数字愣是蹦到了67.96升。更绝的是,加油前油箱里还有剩油呢。换谁不得琢磨:这油箱是偷偷装了扩容插件?还是油枪成精了?
这车主姓杨,8月9日到成都的“中石油锦华天山站”加油,当时盯着加油机上的数字,估计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谁都知道汽车油箱标的是"安全容量",厂家会留个10%-15%的富余,怕加太满出危险。可50升的油箱,就算把那点富余算上,撑死了也就57、58升,这快68升是咋塞进去的?总不能是油变成压缩饼干了吧?
杨先生肯定不乐意,找加油站理论,从上午10点扯到下午4点也没扯出个所以然,人家就一句话:我们只认油枪的数据。并且人家提到,每月都会对油枪进行检查和校对。这话听着就气人,合着油枪说多少就是多少,车主的油箱是摆设?杨先生也是个较真的,结了账没走,直接给好几个部门打了投诉电话,还要求把那台06号加油枪封了。
三天后,加油站一个工作人员找来了,说想以个人名义把多收的钱退了,看能否把油枪先解封,后边你该怎么维权就怎么维权,大家都是打工人不容易,不要相互为难。杨先生大概也是觉得没必要揪着个人不放,就同意了解封油枪,但要求这事必须得说明白,还要赔礼道歉。可谁能想到,这钱一退,事儿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没下文了。加油站那边没动静,之前投诉的监管部门也跟集体静音了似的,问啥都没回应。本来该是监管部门按规矩检测、下结论的事儿,最后愣是变成了"你别闹,我退钱"的私下交易,想想都觉得魔幻。
眼看十多天过去了,这事就没了下文,杨先生却没有等到任何的赔礼和道歉,于是他直接找了媒体曝光,直到8月21号,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才发了个通报,说那加油站是中石油的高新天山加油站,06号油枪当天就封存了,现在还没开。11号收到投诉后,12号去现场查了,目前还在全面调查中,后续会依法处理。就这几句话,网上的评论区直接被顶爆了。
网友们的嘴,那可是比油枪还"精准",句句都戳在点子上。
有人直接开涮:"50升油箱塞68升油?这是给车加了个次元口袋吧?下次是不是能直接加出个游泳池?建议加油站直接改卖魔术道具得了,生意肯定比卖油好。"
也有经历过类似事儿的网友吐槽:"我之前加完油总觉得里程不对,还以为是车出问题了,现在看来,搞不好是油枪在偷偷'加料'啊。合着我们加的不是油,是加油站的'想象力'?"
更有人盯着监管的节奏不放:"8月9号的事儿,21号才出个'正在调查'的通报,这效率赶上乌龟赛跑了。要是车主不闹,是不是就烂在肚子里了?这拖延症,不去当收藏家可惜了,专收投诉信的那种。"
还有人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就算油箱空着,50升的安全容量,最多多灌15%,也就57.5升。现在加出68升,多出来的10升多是啥?难道是加油站送的'空气加油包'?还是油枪自带'通货膨胀'功能?"
也有网友替杨先生操心:"退钱就完了?这不是钱的事儿啊。今天私了退钱,明天是不是换个油枪继续'扩容'?这就跟家里进了小偷,抓着了让他把钱还回来就放了,下次他还来,甚至带同伙来,因为知道你好说话。"
吐槽归吐槽,也有理性的声音:"其实油枪出问题不稀奇,机器总有坏的时候。但出了问题咋处理,才是关键。企业想着息事宁人,监管想着慢慢来,可老百姓要的是个明白。到底是油枪不准,还是有别的猫腻?检测一下很难吗?"
这事儿吵到现在,其实大家争的不是那几十升油,是心里那口气。开车去加油,图的是放心,不是猜谜。油箱标着50升,就该有50升的谱;油枪跳了枪,就该有实打实的量;监管部门接了投诉,就该有雷厉风行的查。
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加油站缺斤短两的事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还让国家税收遭受严重损失。这样的案子光去年就查办了1249件,罚没金额超过了25个亿,还刑拘了200人。打击加油作弊的行动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能姑息迁就。
如今案子送上门来,相关部门可得尽快行动起来,把事情查明白,别再让网友猜来猜去了。私了退钱看着像解决了问题,其实是把裂缝糊上了,水该漏还是漏。监管慢悠悠地调查,看似稳妥,实则让猜疑在网上疯长。等网友们把能想到的猫腻都猜了个遍,就算最后查出是油枪坏了,大家心里也得打个问号:真的是偶然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