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魏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失实之处:14个烈士,2人还活着

0
分享至


魏巍

魏巍,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巍巍是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其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巨大影响。朱总司令将此文推荐给主席,毛主席批示“印发全军”。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患肝癌在北京301医院去世。值其忌日,如去摘录魏巍介绍的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过,以志纪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不久,刚被调到总政的他,被派去朝鲜调查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工作。这项任务完成,他本可以回国了了,可他选择了上前线。

在1951年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插任务,他们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南逃之敌为了夺回生路,拼命地向112师扑来。北援的敌人为了接应南逃的溃军,也疯狂地扑向112师。

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承受了最大的战场压力,整个战场杀得天昏地暗。松骨峰是美军争夺的要点,在这里守卫的是112师335团1营3连,他们打了最悲壮的一仗。


魏巍和《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的马玉祥

美军集中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千余名步兵向3连进攻。我3连官兵用血肉之躯拼死抵抗,打败了美军无数次进攻。最后,3连仅剩下7个人,仍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

师指挥所听到3连在松骨峰的壮举时,所有在场的同志都肃然默立,流出了眼泪。战斗结束后,112师师长杨大易去了3连阵地,看到一生难忘的场面: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打乱摔碎的枪支。牺牲的我3连官兵,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中的手榴弹沾满了敌人的脑浆,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战士邢玉堂、2排副排长王健候身上的余火还在燃烧,他俩的身子压着敌尸,牙齿和指甲深深地嵌进敌人的皮肉里……

事后,杨大易将3连阵地的情况告诉了魏巍,并陪同他重访了3连阵地。魏巍说,他当时要找3连幸存的官兵采访战斗的经过,但全连除牺牲和重伤送往医院的,只剩下一名通讯员。后来,他找到了一营营长王宿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素材都是王营长流着眼泪向他讲述的。

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朝鲜采访,回国后奉命到《解放军文艺》任副主编。松骨峰战斗的场面在他脑海里频频出现,激励他不得不动笔、抓紧时间写出在朝鲜的见闻和感受。

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蹦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跳出来的。”


魏巍和妻子刘秋华

在写作中,魏巍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由于感受深刻,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一天多时间就完成了。

稿子写好后,他先交给了《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的征求意见,宋主编看后首先被感动了,当即说:“马上送《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长邓拓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激动,破例决定将此文放在《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位置发表。于是,就有了后来毛主席看到后的批示“印发全军”。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共提到了14位烈士的名字,由于当时战场的特殊情况,谁死谁活很难了解清楚。所以,后来出现了两名隐功埋名、含辛茹苦、为国奉献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年之父 incentive-icons
年之父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忠孝节义
2344文章数 110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