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承文脉·长卷贺华诞
[ 木痕藏岁月 一纸拓千秋 ]
墨水在宣纸上游走,千年的木纹顺着指尖苏醒。当36米长的古雕版拓印长卷,在光影里缓缓舒展,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便顺着拓印的肌理,漫进了初秋的风里。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都西藏饭店特别邀请雕版非遗文化研究专家,精选70件具有代表性的西藏历史雕版文物进行拓印,制作出一幅纪念长卷。
长卷的延展是对藏族雕版印刷这一非遗技艺的鲜活传承,也是时代发展与文明根脉的相拥。我们拓印的,是历史,亦是未来。
雕版里的西藏史诗
藏族雕版印刷的刻刀,比时光更执着。
早在活字印刷术尚未普及的年月,西藏的工匠们已将信仰与生活刻进了硬木里。质地细密的木材经岁月浸润,成了文明的载体——1300多年的流转中,寺庙的经文靠它代代相传,智者的哲思借它跨越山海,连民俗里的吉祥图符,都在木痕里扎下了根。
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比活字印刷早400余年,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意义非凡。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以藏区雕版印刷文化为代表的分支,推动了藏族传统雕版印刷文化及技艺的复兴。
这次展出的古雕版,年代最久的已在时光里浸润了数百年。明清时期的雕版里,还留着岁月的纹理:有的刻着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的凿着祈福的白塔,更有六字真言与吉祥图案,温润中透露着“扎西德勒”的心愿。
非遗专家说:“每次拓印都不能急,要顺着木头的纹理走,就像跟着西藏的山河脉络前行。”
一纸长卷 缝合时光
当这些拓印古雕版的宣纸连缀成36米长卷,时光便有了具象。
卷首是明清古版拓印的布达拉宫,砖缝里的岁月被墨水晕染成诗;中段的佛像拓印,眉眼间漫淌着慈悲和智慧;末尾的吉祥纹样,恰好接住了幸福西藏的烟火人间。
看似简单的拓印,将文明与发展缝在了一起。那些古雕版上的白塔,如今仍在拉萨的街头守望;雕版里的祝福,早已化作了青稞田里的丰收,化作了雅江畔的欢歌。
雪顿节的限定遇见
8月的雅江,水色清浅,林卡的风带着酥油茶的香。在8月28日—29日“雅江林卡·雪顿欢歌”雪顿文化生活节里,这些藏品级古雕版将首次展露真容。你可以透过这些深浅不一的刻痕,触摸到西藏文化的脉搏,感受到沉睡在古雕版里的岁月,在这个夏天苏醒。
当长卷铺开与阳光交织,抬头的瞬间,你会明白:所谓传承,是古雕版上的纹路,是拓印时的屏息,是讲解时的故事,是雪顿节里,我们与文明的一次温柔对视。
古雕版拓印长卷,是2025雪顿文化生活节的限定遇见,这里的每一幅拓印,都在等待懂它的眼睛。
8月28日—29日,来西藏饭店,你会看到,文化在宣纸上生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