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电动车行业最近最大的瓜,非比亚迪跨界进军两轮车电池莫属。
以前说到“电动车”,大家第一反应都还是汽车,尤其是比亚迪那一串动不动就上热搜的新能源四轮们。
但现在,比亚迪居然亲自下场做起了两轮电动车电池,而且一上来就把业内天花板直接拉高,网友都调侃:“雅迪都被我骑了七年,这回换电池还能继续战斗,BYD你到底想卷到哪儿去?”
其实,比亚迪这次动静不小。
8月18日,他们在京东自营店上架了自家新款磷酸铁锂电池,专门为两轮电动车量身打造,定价国补后1169元,算下来跟市场主流价格差不多,但一看技术参数和安全性能,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首先,这块电池用的是蜂巢架构,电芯排列又密又紧,空间利用率更高,重量更轻,电池包也更小巧。
官方还说,这款电池的圆柱电芯循环寿命能干到4000次——什么意思?就是你哪怕天天骑,每天充一次、放一次电,理论上能用上十年。
如果是一般铅酸电池,撑死能用三年;石墨烯电池好点,撑到四年都算长寿。就连市面上自称高端的锂电池,循环也就2000次上下。比亚迪这波,直接让那些一年一换的“老破小”电池无地自容。
再说安全。两轮电动车火灾新闻这几年真不少,不少小区居民都被电池爆燃吓怕了。比亚迪这块电池号称经过400多项极限测试,防水防撞,1米深水里泡着都能用。
更狠的是,他们还用上了自家乘用车领域的成熟技术,像实时数据监控、电芯温度感知、AI算法预警,统统下放到两轮车电池上。以后哪怕电池有点啥小毛病,手机小程序都会提前通知你,别说起火,连异常都能早发现。
不过,老铁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没用上比亚迪家最出名的“刀片电池”?其实这也能理解,刀片电池主要是为汽车量身定做的,体积、成本都不太适合现在两轮车市场。
可你别看这块新电池没刀片加持,但在安全、寿命、能量密度上,核心技术已经很能打了。比亚迪把自己在汽车动力电池积累下的家底,拿出一部分“溢出”给两轮车,已经能让市面上一大批品牌望尘莫及。
说到刀片电池,顺便科普下,比亚迪当年就是靠它彻底站稳了新能源的大佬地位。刀片电池又长又薄,能量密度高,而且安全性能逆天,钢针刺穿都不爆。
王传福亲自做实验,连鸡蛋都能安全放上去。现在比亚迪新能源车动不动就保修八年、三十万公里,靠的就是电池技术的绝对自信。而现在,这股自信也“外溢”到两轮车领域了。
其实,比亚迪早就不是第一次跨界了。从汽车到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回收,再到城市轨道、家用电器,哪里有新能源需求,哪里就有比亚迪的身影。
只不过以前两轮电动车市场一直给人“小打小闹”的感觉,主流品牌大多还是做铅酸电池起家,产品结构、技术门槛都不高,行业标准也没完全统一。
所以大家买电动车,换电池成了一年一度的“常规操作”,谁也没把这事当技术活。但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突然杀进来,直接把“汽车级安全”搬进两轮车,行业格局一下子被刷新了。
其实,比亚迪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去年南京那场电动车火灾,震动了整个行业,也让无数家庭失去了安全感。比亚迪当时第一时间开会,决心把汽车电池的安全标准推向两轮车。
早在今年5月17日,比亚迪就在深圳总部官宣全面入局电动两轮车市场,并且与两轮电动车老牌企业台铃达成了全球战略合作。
要知道,中国有四亿辆电动自行车,每年新增电池近一亿组,是全球最大短途出行市场。但安全事故频发、劣质电池横行,已经成了老百姓的“心病”。比亚迪的入局,实际上是想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来给这个市场“正本清源”。
说实话,两轮电动车已经成了大城市、小县城的标配。无论外卖小哥还是上班族,甚至学生放学回家,电动车早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可大家最怕的,一是电池寿命短、天天换,二是安全隐患大,电梯、楼道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比亚迪这次联手新日、台铃、立马、金彭等品牌合作,不光要做电池,还要把BMS(电池管理系统)、AI预警、智能联动等“黑科技”用起来,目标就是让“车电同寿”,换句话说,就是电池用到车报废都没问题。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的这款电池还支持“智能互联”,手机小程序随时查电量、健康、使用时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突然没电推车回家了,提前预警、异常提醒,养成良好用车习惯。
随着电池新国标的实施,防火、防护、碰撞测试都变得极为严苛,锂电池一举成为合规车的标配。比亚迪这下不仅卡住了技术标准,还提前卡位行业新赛道。
当然,网友们最关心的还是价格。比亚迪这块电池国补后1169元,跟主流品牌锂电池价格差不多,甚至比某些品牌还便宜。要知道,过去提到比亚迪,总觉得“高质量=高价格”,但这回入场就是“平替”姿态。
其实这背后是比亚迪强大的产能和供应链能力在做支撑。自家工厂自产自销,不用依赖外部供应,把成本打下去,用户自然就能享受“高配低价”的实惠。
有网友还开玩笑:“BYD这波,电池市场要变天了,接下来是不是要直接自己造两轮车了?”
其实这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比亚迪造车的经验和供应链优势,做个智能两轮出行产品,分分钟的事。
只是目前合作品牌太多,比亚迪可能暂时还不会直接下场抢饭碗,反而更像是“赋能者”的角色,把电池做好,谁都能用,大家一起卷安全、卷寿命、卷智能。
回头看,比亚迪的打法其实特别有“产业链思维”。他们从不满足于做某一个产品,而是围绕核心技术不断延展,把电池、管理系统、配套服务一条龙做到底。
你是电动车企业,跟比亚迪合作就能用上最顶尖的电池;你是普通消费者,买车时只要认准“比亚迪电池”,安全、寿命都有保障。最终,比亚迪把自己变成了两轮电动车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和“幕后大佬”。
从行业角度看,比亚迪这次下场不仅仅是做一块电池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在推动整个短途出行市场的技术升级、标准升级和服务升级。
未来,随着新国标的落地,更多劣质、低价、寿命短的电池会被市场淘汰,优质品牌、智能产品会成为主流。对消费者来说,买电动车不再是“谁便宜用谁”,而是要看谁的电池更安全、更耐用、更智能。
更重要的是,电池的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也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未来电池健康管理、远程诊断、智能换电等服务,可能会像现在的智能汽车一样成为标配。比亚迪如果能把这些服务生态做起来,不光是卖电池那么简单,还能延伸到售后、保险、数据服务等更大的产业链。
最后想说,比亚迪的入局其实给所有行业玩家提了一个醒:当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握在自己手里,市场就会主动跟着你走。
对于两轮电动车用户来说,也终于可以期待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升级、智能升级和寿命升级了。下次你换电池时,别再只盯着价格,选一个靠谱的品牌,或许能让你的“小电驴”再战十年。
每一场技术变革的背后,都是一次行业洗牌。谁能抓住用户最根本的需求,谁就能走得更远。比亚迪这波跨界,或许会让我们重新定义“好电池”,更可能让整个短途出行市场迎来新一轮进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