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银,河南信阳罗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市燕山画院名誉副院长、深圳鑫天隆画院常务副院长,深圳市凤凰画院顾问。
浑厚苍润 沉雄博大----李世银的山水画艺术
认识李世银已经十几年了。
十几年前,我与孙克先生到大别山进行艺术考察,知道大别山那里活跃着一支中青年画家队伍,李世银就是这支队伍的骨干作者之一。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十几岁的李世银就跟下放到罗山的艺术家王鸿、张步等老师学画,一开始起步就很高。以他的领悟能力和自己的努力,很快他在地方就小有名气,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于八十年代又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那时候,一千六百元一年的学费对他来说是个大数目,他东凑西借筹够了学费,走进南京艺术学院,从此他对艺术的追求更强烈更执著。在南京艺术学院就读的两年间,无论是宋代的南、北诸家, “元四家”、“明四家”还是清“四僧”“四王”,他都认真学习,精心临摹,特别对王蒙、髡残等古代大家作品做了专门的研究,追求宋人的丘壑元人的笔墨,从形似到神似,从师造化到得心源,强调内心的追求 创作的自然,表现胸中的大山大水。注重取法先辈大师们的笔墨意趣,吸取南派北宗的艺术营养。世银以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些年来,世银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磨练,扎扎实实的写生,认认真真的创作。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传统技法扎实,路子走的很对。
李世银 山乡晨韵 136㎝x68㎝
多年来他不辞辛苦,走南闯北,他到江南水乡,太行山区,无数次进入大别山,以大别山作为创作基地……餐风露雨,体验大自然春夏秋冬、阴晴雨露各种形态的美。我们知道,创作离不开生活,写生离不开创造。李世银的写生作品就是在尊重物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画面生动,效果很好。时代的进步,生活的磨砺,修养的提高,不断激发出他创作的激情和艺术灵感。世银画画很刻苦,他把老师的话时刻放在心上:“甘愿做苦学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更好把握中国画之精髓,他付出了许多许多。他的勤奋是有口皆碑的,朋友们都知道画起画来他是拼命三郎。他画之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同行好友都说“我们看到很多刻苦学画的人,但象李世银这样投入的人不多。”世银在我的学生中,语言不多,但他的专业素质很出色,他在对待艺术上的专注和严谨,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在同学中是十分突出的,也受到大家的赞赏。
李世银 溪山晨韵 68㎝x68㎝
今天看世银的作品,远看整体效果很打动人,一种气势扑面而来,细看也很耐看,积墨厚重,黑而不腻,苍中含润。他的画里我感觉到他在传统基础上吸收了现代艺术中好的因素,这也是当年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要善于学习,不仅要向前人学习,也要向国人、外国人学习,在艺术上要不拘一格,别人的优点、长处要为我所用。
世银的画组织严谨,意境深邃,笔墨潇洒生动,很有个性语言特点,已形成独特的浑厚苍润、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世银崇尚自然美,他认为山水也有灵性,与人相通,以胸怀澄澈,虚静空明的心境来体现自然景象,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此为“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也是世银追求的目标。于是笔下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读来甚感亲切,他眷恋故乡那片土地,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大别山人”。朴实真诚,就如他的画一样常常表现了山乡优美的生活情趣、质朴的平凡之美;而他的大创作,则反映出对山川特别是故乡那片土地的奇伟豪迈,博大深沉的情怀,也倾注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深情和对天地造化的内心领悟。艺无止境,望世银潜心创作,开拓进取,坚定执着,在艺术的道路,更上一层楼!
李宝林 2009年3月于北京
(李宝林,著名中国画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可染画院名誉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
李世银作品欣赏
绿树浓荫夏亦凉68㎝x68㎝
溪山悟道图68㎝x68㎝
春烟隐秀136㎝x68㎝
瑞兆中原千里秀180㎝x96㎝
故事在山里180㎝x96㎝
暮色苍茫180㎝x96㎝
古风遗韵68㎝x68㎝
楚天风韵136㎝x68㎝
苍山毓秀136㎝x68cm
碧雲天作秀180㎝x96㎝
春寒料峭180㎝x9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