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翻开中国革命史册,红军主力军团中的红一、红三军团都走出了多位开国将星,而同样战功赫赫的红五军团却未能培养出一位开国大将。
这支由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官兵集体起义而成的红军
主力,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却最终未能在1955年大授衔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红五军团的诞生
1929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处境艰难。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纸命令,西北军部队被改编为第26路军。
这次改编可不是简单的换个番号那么轻松,董振堂、季振同等原本的师长们被降为旅长,待遇和地位一落千丈。
这帮老兵可不是吃素的。
董振堂,这位保定军校毕业的硬汉子,河北新河人,在西北军时就是响当当的人物。
季振同也是保定军校出身,河北沧县人,能文能武。他们肚子里憋着一口气,可眼下又无处发泄。
蒋介石心里明白这支部队不好控制,就把他们派到江西去"围剿"红军。谁知这一去,反而成了红军的"送礼"。
1931年底,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驻防,伙食差、工资低、待遇差,官兵们怨声载道。
更要命的是,他们看到共产党队伍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自己却天天被骂作"白狗子",这反差太大了。
赵博生,这个河北黄骅的汉子,也是保定军校出身,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合计,决定干一票大的。
 ![]()
就这样,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等人联名通电起义,整个第26路军1.7万人集体加入了红军,被编为红五军团。
红军的总兵力一下子从3万增至5万,实力大增。
起义之初,一切顺风顺水。
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季振同任总指挥,赵博生担任参谋长兼14军军长,黄中岳任15军军长。
这四位主要领导人都是西北军出身,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有方。红五军团很快就成为红军三大主力军团之一,与红一、红三军团并驾齐驱。
 ![]()
消失的将星梦
红军队伍增强了,蒋介石恨得牙痒痒,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3年1月,在江西宁都附近的长员庙一带,红五军团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
战斗正酣,赵博生带着电话机指挥作战,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年仅36岁。
红五军团的第一颗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赵博生是宁都起义的"第一功臣",军事才能出众,如果他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绝对是开国大将的有力候选人。
 ![]()
季振同和黄中岳的命运更为悲惨。
1934年,长征前夕,中央苏区风声鹤唳。
国民党特务机关使出各种阴招,其中一招就是混淆视听,挑拨离间。有人散布谣言说红五军团的领导有"问题",说他们与国民党有联系。
这种怀疑并非完全没有由头。
红五军团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原国民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些人有亲戚朋友关系。
 ![]()
敌人就利用这一点,派人假装策反,制造所谓"证据"。
季振同和黄中岳莫名其妙地被监控起来,后来甚至被错误处决。
历史后来证明,他们极可能是中了敌军的反间计。
两位英勇的指挥员,就这样冤死在了自己人手里,红五军团的将星梦再次破碎。
 ![]()
长征路上的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此时的红五军团已经损失了两位重要领导人,由董振堂担任军团长。长征途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保护主力安全撤退。
湘江战役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妄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边。
红五军团奉命死守各个渡口,掩护主力渡江。战斗异常惨烈,红五军团从原来的两个师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师。
"铁流后卫",这是对董振堂和他的红五军团的赞誉。
在长征途中的每一次阻击战中,他们都是最后撤退的。董振堂常说:"宁可我死,决不让敌人过去伤害主力一兵一卒!"
金沙江阻击战中,红五军团连续奋战9天9夜,部队减员至3000人以下。
但他们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让主力安全度过金沙江。
长征结束后,红五军团已经伤痕累累,但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力。
董振堂这位"铁汉子"带领着残存的战士继续战斗,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血染高台的西征悲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为了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建立国际援助通道,中共中央决定派兵西进,占领河西走廊。
董振堂率领红五军西征,这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远征。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部,地形复杂,敌情不明。红五军一路向西,战斗异常艰苦。
敌人的兵力占绝对优势,红五军陷入了重重包围。在甘肃高台县的一场战斗中,红五军几乎全军覆没。
 ![]()
董振堂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在突围过程中,他中弹倒下,壮烈牺牲,年仅42岁。"宁死不当俘虏",这是董振堂生前常说的话,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诺言。
如果董振堂能够活到1955年授衔,凭借他的资历、才能和贡献,极有可能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红五军团的最后一颗将星也陨落了。
至此,红五军团的四位主要领导人——赵博生、季振同、黄中岳、董振堂,全部牺牲。
他们中最年长的董振堂也只有42岁,正是军事指挥员最成熟的年龄。他们本应有更光明的前途,却因为各种原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
红五军团的悲剧并非偶然。作为一支由国民党军队起义而来的部队,他们始终面临着各种质疑和考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些错误的决定导致了不必要的牺牲。季振同和黄中岳的冤案,就是当时"左"倾错误的典型表现。
尽管如此,红五军团的贡献不容忽视。从宁都起义到西征河西,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
如果没有红五军团的加入,红军的总兵力就不会从3万增至5万。
如果没有红五军团在长征途中的死守后卫,主力红军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如果没有董振堂率领红五军西征,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就不会得到如此充分的重视。
 ![]()
《——【·结语·】——》
红五军团,一支战功赫赫的主力红军,却因为主要领导人的命运多舛而未能在将星评定中留下一席之地。
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黄中岳,这些名字或许不像其他开国将帅那样家喻户晓,但他们的牺牲和贡献同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