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看法,总有那么些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的地方。不少韩国人提起古代,总觉得自家祖上阔过,领土大得吓人,甚至把中国一半土地都算进去。
公元前2333年这个年份,在他们那边被当成民族起源的起点,檀君建国神话被写进教科书,当成铁板钉钉的事。可现实里,这套说法跟历史记载对不上号,国际上也常被质疑。
韩国人这种痛心,大概是觉得如今国家小,过去却风光无限,得找点精神安慰。但真相呢?
韩国历史教育里,檀君神话是重头戏。简单说,这神话讲的是天神桓因的儿子桓雄下凡,娶了个变成女人的熊,生下檀君。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建了古朝鲜,定都在平壤附近。
这故事最早见于13世纪高丽王朝的书《三国遗事》,作者是一然和尚。那时候高丽正遭蒙古人入侵,社会乱成一锅粥,一然写这书大概想给民众点精神支柱,强调本土起源,避免总觉得自家文化全靠外来。
韩国人把这个神话当真事,从20世纪初就开始推。申采浩那时候流亡中国,写了《朝鲜上古史》,直接否了箕子朝鲜的说法,说檀君才是民族祖先。这样一搞,韩国历史一下拉长到5000年,比中国夏朝还早。
韩国政府后来也跟上,2007年高中教材就把檀君朝鲜列为正史,不再加“据说”俩字。韩国人过开天节,就是纪念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建国那天,全国放假,挺热闹。
但这神话站得住脚吗?考古上看,古朝鲜最早的痕迹也就公元前4世纪左右,青铜器时代才起步。檀君活了1908岁这种事,纯属传说,跟希腊神话差不多。
韩国学者自己也分两派,有的说这是象征民族团结,有的硬要当成事实。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过韩国,为什么古代疆域大多在中国境内?韩国人回说那是本土叙事,可没多少证据支持。
檀君神话本质上是民族主义产物,想摆脱中国影响。历史上,朝鲜半岛最早记载的国家是箕子朝鲜,周武王封箕子到那儿,带去中原文化。但韩国人觉得这等于认爹,不乐意,就捧檀君上位。这种做法在韩国国内挺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
可外人看来,就有点自说自话。韩国起源论从这儿发酵,声称许多东西都从半岛传出去,比如说孔子是韩国人后裔啥的。檀君神话成了韩国历史叙事的基石,但也暴露了文化自尊的脆弱,总想证明自己不比邻居差。
韩国人痛心的点,就在于觉得古朝鲜疆域超广,如今缩水太多。按他们说法,公元前2333年檀君建国时,领土从朝鲜半岛北伸到中国东北,辽河鸭绿江一带全算在内,甚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有份。
中国一半土地是他们的,这种论调在韩国网络和书籍里常见。有人画地图,把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都划进去,说那是古朝鲜的核心区。
为什么这么想?因为韩国历史书强调古朝鲜是独立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到青铜时代发展出部落联盟。檀君统一这些部落,疆域自然大。
韩国专家金教授之类的,还说古朝鲜影响中原,文化东传啥的。上世纪80年代起,这种扩大概念的学者多了,他们觉得高句丽、渤海国都是韩国历史延续,领土得算上中国东北大片。
可这跟史实差远了。古朝鲜实际是公元前194年卫满建的,他是从燕国逃过去的,推翻准王,自立为王。疆域也就大同江到辽东半岛,不到中国东北一半。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了它,设乐浪郡等四郡,管辖半岛北部。长江流域?那时候还是楚国地盘,跟朝鲜八竿子打不着。韩国人这种痛心,像是失落的遗产,总觉得中国抢了他们的地。
韩国网友常在论坛吐槽,说历史上我们那么大,现在就10万平方公里,太委屈。民族主义团体还组织活动,呼吁认祖归宗,把东北历史划入韩国谱系。
但国际史学界不买账,中国学者指出,高句丽源自扶余族,在中国东北兴起,跟朝鲜半岛主体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习俗都不一样。高句丽灭亡后,唐和新罗分了它的地,新罗才统一半岛南部。
韩国人这种疆域观,源于日据时期的反抗心理。那时候日本吞并朝鲜,韩国人想证明自己古老,就拉长历史,扩大地图。独立后,这套叙事进教科书,代代传。
结果呢?中韩关系时不时因历史争端闹别扭,比如东北工程,中国研究高句丽历史,韩国觉得是抢遗产。痛心归痛心,但没证据,终究是场空想。
翻开正经史书,古朝鲜跟韩国人想的差太多。最早可靠记载是箕子朝鲜,公元前1122年左右,箕子从商朝逃到半岛,带去农业、礼仪啥的,建立政权。
这在中国古籍《尚书大传》里有,《史记》也提。卫满朝鲜接棒,公元前194年建,108年亡。之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鼎立。
高句丽是韩国人最爱认的爹,公元前37年建于中国东北,扩张到半岛北部。但它源自扶余族,游牧民族,跟新罗百济的农耕民族不同。语言是阿尔泰语系,文化有鲜卑痕迹。
韩国人说高句丽是自己历史,因为后来高丽王朝名字像,还说李世民征高句丽被射瞎眼。可事实是,唐灭高句丽,帮新罗统一。韩国人认高句丽,等于认贼作父,因为高句丽常侵略新罗百济。
渤海国呢?公元698年建于东北,韩国人也想拉进来,说是高句丽延续。但渤海是靺鞨族建的,跟朝鲜关系薄。韩国起源论还延伸到更远,说日本天皇是韩国后裔,孔子有韩国血统啥的。这些在韩国极端派流行,但主流学者避而不谈。
联合国质问韩国历史书,为什么祖先全在中国?韩国回说那是本土视角,可考古证据不支持。碳十四测年显示,半岛青铜剑最早公元前300年,远晚于檀君时代。
中韩历史争议焦点在高句丽,2004年中国东北工程把高句丽列为中国地方政权,韩国抗议,说那是韩国历史。结果UNESCO把高句丽古墓群列为世界遗产时,标明在中国和朝鲜。
韩国人痛心,是因为真实历史里,半岛长期在中原王朝影响下,朝贡体系里当小弟。从汉四郡到唐灭三国,再到明清宗藩关系,韩国总觉得自尊受伤,就用神话补窟窿。
但这补法有问题。否认箕子影响,就等于抹掉文化源头。韩国汉字废弃后,用谚文,可文化内核还是汉传。影视剧里重拳出击,现实里却事大主义,先对中国,后对美国。
韩国经济牛,文化输出成功,但底蕴浅,靠K-pop啥的,内核不深。痛心历史大,实际是自尊作祟。
如今韩国社会,这种历史观还挺顽强。教科书改来改去,强调独立性,年轻人从小学起,就觉得自家5000年历史。网络上,韩国网友常跟中国人争高句丽归属,说那是韩国鼎盛期。痛心情绪在外交上体现,中韩因萨德啥的闹僵时,历史争端就冒头。
但韩国也有清醒人。一些学者演讲说,全世界只有韩国最看不起中国,却不知中国早看不起韩国。韩国民族主义矛盾大,一面诋毁中国文化,一面偷为己有。比如端午、中医啥的,申请遗产时说源自韩国。联合国曾质疑,韩国改了点,但本质没变。
经济发展让韩国自信爆棚,亚洲四小龙之一,GDP高。可文化上,否认历史那刻,就注定失败。韩国输出韩流成功,防弹少年团啥的火遍全球,但歌词多英语,没多少本土特色。奥运会世博会,总拿出来秀,显得底气不足。
韩国人痛心过去疆域大,其实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领土小,人口密集,历史又总被大国夹击。从蒙古入侵到日本殖民,再到美苏分治,韩国总在夹缝求生。
用神话壮胆,能理解,但过头就成笑话。未来中韩关系,还得靠事实对话,别总纠缠神话。韩国如果多承认历史共通,说不定合作更顺。痛心归痛心,往前看才实际。
总之,这事反映了小国心态,总想证明自己不小。韩国人这种历史痛,接地气说,就是想找回面子。但历史不是任捏的橡皮泥,真相在那摆着。文化自信,得建在事实基础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