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俭节约”,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老一辈人恪守的生活准则。
![]()
虽说生活中节俭让人钦佩,可如果是建立在我们健康之上的节俭,那就太不值得了。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健康才是最贵的,在厨房中有一些危害健康的事情,他们也没有重视起来。
![]()
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厨房里那些无效的节俭行为,虽然表面看上去实在节俭,实际却是用我们的健康来做代价。
看看这些被称之为“健康杀手”的行为你又中了几个呢?
![]()
01.使用脱落涂层的不粘锅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本不该节省的节省,看似好像是勤俭持家,却可能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
有很多老年人总是舍不得将脱落涂层的不粘锅扔掉,而且还认为锅明明是好好的,仅仅涂层破了就直接扔了,实在太可惜了,然后还会继续使用。
其实不粘锅之所以可以不粘,全都是取决于它使用了涂层,也就是“聚四氟乙烯”或者是“特氟龙”。
![]()
它们会对锅表面凹凸不平的缝隙进行填充,而形成了一道光滑的“薄膜”。可我们在使用当中会造成对锅的磨损,导致涂层脱落,锅体也会随之暴露出来。
![]()
而锅体中又含有重金属物质,铝元素也是超标最严重的。而铝对儿童骨骼发育还有智力发育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
另外,当不粘锅的涂层大面积脱落时,翻炒食物的粘锅焦糊,容易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
所以说无论你有多节俭,如果你使用的不粘锅涂层已经脱落,千万不要再继续使用了。
![]()
02.用过的油反复用
我们平常在家里炸东西,用过的油也舍不得扔掉,然后就把这些油全都攒起来,留着以后炒菜或者炖菜的时候再接着吃。
![]()
其实这种行为很普遍,但如果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表面看似节俭实际却暗藏健康隐患。
![]()
每一次高温煎炸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就比如丙烯酰胺,如果是反复煎炸三次的食用油,丙烯酰胺的含量超标28倍,因此也会增加心血管的患病风险。
高温=氧化等于毒素生成,不要让食用油变成餐桌上的慢性毒药。
![]()
所以说吃回锅油没有任何的好处,如果你觉得浪费,可以将没有浑浊的回锅油拌凉菜或者包饺子,但是千万不要再继续高温使用。
![]()
03.薅超市的塑料袋回家用
超市塑料袋的材质多为聚乙烯,就是我们常说的pe材质,它属于三类的致癌物,并不建议过多的使用。
![]()
但是有很多人看见超市的免费塑料袋,就忍不住多薅一些回家来装食物。可我们并不知道超市的塑料袋还存在微塑料释放的危险。
![]()
它还能通过肺和肠道进入我们的体内,如果长此以往的积在体内,还容易增加各种患病的风险。
超市的塑料袋耐热性较差,长期装热的食物可能导致致癌物的大量析出。
![]()
如果是放在冰箱里冻肉,那么低温也会导致塑料袋破损,如果塑料袋碎片残留在肉上,还会被我们不小心吃进肚子。
![]()
因此建议大家购物装完东西回家之后要及时拿出来,减少食物与塑料袋的接触时间,更不要去超市里薅这种免费的塑料袋拿回来用,尽量选择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购物袋。
![]()
04.用饮料瓶来分装调料
一些节俭的人看我们喝饮料的塑料瓶子非常不错,于是想着用来装调料。
可我们可以通过瓶子底部的标识来辨认,有些塑料瓶子并不能被重复使用,不然会有毒素释放。
![]()
如果我们用的塑料瓶子底部显示pet1,那么一定一定要扔掉,这种材质的耐热性非常差,如果用这样的塑料瓶来装大米或者是调料放在厨房里,
![]()
而每天厨房又被高温烘烤,如果这个瓶子的温度超过了70度就会变形,便会析出有害物质。时间长了还会释放出DEHP,它是一种致癌物。
![]()
那有人说为什么瓶子装水我们可以喝,装其他的东西就不可以了呢?
其实塑料瓶也是有使用期限的,如果我们放了调料,长时间又不更换的话,就会释放出不好的物质。
![]()
但是谁又能记得住,家里的塑料瓶子用了多久呢?还不如直接不用,如果使用调料分装,用玻璃瓶会比较安心。
![]()
总结
一些节俭行为其实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盲目节俭。以上无效节俭行为你有没有过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