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总长期以‘奖励/团建’名义套取报销款,转入私人账户。”
“将价值1亿元的项目以8000万元低价成交,导致公司潜在损失超2000万元。”
8月初,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员工傅某的一封实名举报信在业内流传,矛头直指刚刚升任上海公司营销负责人的徐某静。举报内容直指经济腐败、资产处置不当、职场霸凌三大问题,引发行业震动。
这封举报信来得正是时候。金地集团刚刚完成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三级管控体系压缩为“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二级半模式,整个华东区域合并为上海、南京、浙江三家公司。
在架构调整带来大规模人员优化的背景下,这封举报信撕开了金地内部管理的一道裂口。
举报信里的“三宗罪”
加入金地集团九年的老员工傅某,在举报信中详细列出了徐某静的三大问题:
第一,涉嫌职务侵占。徐某静作为营销负责人,长期以“奖励”“团建”等名义要求下属操作报销流程,将公款转入私人账户,用于抵扣其个人因业绩未达标需承担的罚款。举报人称此类操作达数十笔,金额巨大。
第二,低价处置资产。泗泾8760项目原有客户报价1亿元,但徐某静引入关联客户以8000多万元成交,导致公司潜在损失超2000万元。由于金地大股东包含深圳国资委,此举涉嫌侵占国有资产。
第三,职场霸凌与利益输送。在2025年8月金地组织架构调整期间,徐某静要求傅某离职,或转至乙方“继续与金地合作大宗收取佣金”,并在无正式流程下强制其交接客户资源。
被举报者的职业轨迹
被举报的徐某静何许人也?公开资料显示,这位1979年出生的营销高管职业生涯颇具争议:
2001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以“新动力”身份加入万科,在华东区域营销岗位工作近二十年。在万科期间,她曾因“分销佣金账实不符”被内部审计,最终被迫离职。
2019年加入金地集团,担任华东区域营销副总经理。在徐某静管理营销工作的几年里,金地华东区域销售额维持在500亿-600亿元水平。
2024年3月,其下属南京公司营销负责人赵某屹因贪腐被查,供出与徐某静共同牟利的事实。徐某静因此被连降四级——从华东区域副总调任苏南公司副总。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有如此“前科”,今年8月1日金地组织架构调整后,徐某静仍被任命为上海公司营销负责人。这一任命引发了内部员工的不满,成为此次实名举报的导火索。
组织调整激化的矛盾
傅某的举报信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指控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则与金地集团7月份掀起的大规模组织架构变革密切相关。
这是金地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
- 区域公司从5个精简为4个大区公司(华南、北方、华东、中西部)
- 城市公司由14-15个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
- 总部直接管理地区公司,大区仅作为业务督导中心
调整后,原华南区域董事长杜宏调往华东大区担任大区总经理兼上海地区公司总经理;原上海公司总经理季斌转任南京地区公司总经理。而徐某静则被任命为上海公司营销负责人。
架构调整伴随大规模人员优化,傅某正是被裁员工之一。在举报信中,傅某对裁员决策的公平性提出质疑,呼吁公司采取重要岗位竞聘制,包括360度评估、成绩透明化等,避免“一言堂”。
业绩滑坡下的经营困境
实名举报事件曝光的背后,是金地集团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
2024年,金地集团完成约200亿元公开市场到期债务的兑付,度过公开债兑付高峰期,但全年销售额仅685.1亿元,同比暴跌55.39%,彻底跌出“千亿房企”阵营。
2025年情况继续恶化:
- 上半年签约金额171.5亿元,同比下降52.5%
-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4亿-42亿元,同比扩大
- 1-7月累计签约金额197.3亿元,同比下降53.26%
土地储备方面,截至2024年底,金地集团权益土地储备约1245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7%。但为保刚兑,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该公司未新增任何土储。
2025年重启拿地后,步子迈得极为谨慎。7月份仅新增武汉汉阳区一幅住宅用地,权益比例仅30.61%,成交总价1.905亿元。
苏州金地的业务转型
在传统开发业务收缩的同时,金地集团正积极拓展轻资产代建业务,苏州成为重要战场。
金地管理(金地集团的代建平台)2024年累计签约管理面积达38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新覆盖城市包括苏州。
目前苏州金地集团在售项目仅和萃澜庭(与建发合作),另外和地方企业合作的高铁新城项目节点一直拖延,近期团队也进行了调整,也许和这次举报有关。
就在举报事件发酵的同一天,8月13日,金地上海地区公司成功中标泰州姜堰[2025]3-1号地块代建项目,首次进入泰州市场。
暴露的治理短板
举报事件折射出金地集团作为“混改房企”的深层治理问题:
区域权力过度集中。金地早期实行区域强管控模式,高管权力过大。举报信中提到的“以奖励、团建等名义套取报销款”操作,长期由下属营销团队执行,反映出内部制衡机制失效。
“万科帮”裙带关系。金地华东区域的城市总、分管副总,大半来自万科,关系网高度集中,用人以“自家人”为主。徐某静从万科到金地的职业路径,正是这种关系的缩影。
温和文化纵容腐败。金地集团长期以来管理风格温和,“只要不出大问题,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区域自家的问题,关上大门都好处理”。2024年徐某静因下属问题被连降四级却未被开除,即是明证。
值得关注的是,在举报事件持续发酵的8月13日,金地集团入选“影响力指数·2025年度影响力地产企业”。这一荣誉与内部举报揭示的问题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企业外部形象与内部治理的割裂。
行业下行期的治理挑战
金地与万科等“无实际控制人”的混改房企,在行业下行期面临相似的治理困境:权力制衡缺失、战略失误频发、腐败滋生。
营销端腐败在地产行业尤为突出。房源操作、资产处置容易成为贪腐温床,尤其在区域集权模式下。金地此次举报事件涉及的“以团建名义套取报销款”和“低价处置资产”问题,正是行业通病的缩影。
面对实名举报,金地集团已采取行动。集团董事长亲自牵头审计团队,对华东区域展开稽查,各区域审计同步启动。审计结果及后续处理措施,将考验金地“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勇气。
金地集团在审计全面介入后的行动,将决定这家老牌房企能否真正“刮骨疗毒”。而实名举报人傅某在信末的呼吁,道出了众多地产人的心声:“建议公司采取重要岗位竞聘制:岗位发布、资格审核、多维评估、结果公示——确保留下的同事都能胜任现有的岗位,优胜劣汰避免人才流失。”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企业的治理能力与反腐决心,将直接影响其能否穿越周期。金地的案例为所有房企敲响警钟:当潮水退去,内部管理的漏洞将暴露无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